2024年四川省兴文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四川省兴文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学生先学习了杠杆的一般概念和原理,之后学习滑轮,知道滑轮是杠杆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并列学习也叫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获得知识而努力地听讲,这时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B。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生为了获得知识而努力听讲,有明确的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来集中注意力,属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不存在无意后注意这种说法。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A、B、C选项中的矛盾虽然也是德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答案: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的方法。
6.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B.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发
D.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答案:C。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堂讨论等有限形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之间多样化的相互交流与启发需求。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培养品德
D.关注学生成长
答案:A。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只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内容;关注学生成长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根本任务。
8.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案:C。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因素。“读书是一种乐趣”体现了学生对读书本身的兴趣,属于内部学习动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