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5-05-08约1.21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

……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4分)。

参考答案:

(1)弊端:选区分布不合理(或议会代表分配不合理),新兴工业城市居民无选举权;存在暴政残余(或上议院的权力依然被贵族把持)。(6分)

(2)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或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2分)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上升。(1分)不足:选民资格仍有财产限制。(1分)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例,考查了1832年前后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概况,以史实为基础,总结归纳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关系。(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选区之间议员分配不合理,人口多的地方并未获得较多的议员比例。材料二主要说的是暴政的残余。(2)材料三主要说的是1832年改革的内容,重新划分选区分配议席;在选举子各方面,“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这一切都说明了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占据了中心的地位。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2.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B.“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C.“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D.“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从材料“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可以看出古代的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体现的是君王的意志,反映了“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故选A。BC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华法的特点。

3.《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城的布局。

4.“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稚嫩的国家”,成为“超级大国”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