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5-05-06约7.9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题目,从材料中的“亡国灭种”,可以判断应该是抗日战争。“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

2.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①正确,德国当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②正确,从材料可以明显看出皇帝的支持非常重要;④正确,德国的首相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而不是议会;③的说法,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本题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

3.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俄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条件

B.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张通过革命以赶超西方国家

D.列宁主张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俄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条件;他强调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排斥特殊性,所以说他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张通过革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再赶超别国,故C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4.《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的意思即周天子将大部分土地封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其领地的一部分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一部分土地转赐给自己的家臣。这样就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土地占有关系。从材料中的“天子”、“诸侯”、“大夫”等字眼,即可快速判断此为分封制种的森严等级。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是先秦时期,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内阁制是明朝时期,所以排除ACD。故本题选B。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汉承秦制,因此称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6.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交往”“倾听”“磋商”等字眼可以见出美国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承认。但并不能说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和领导世界的愿望,本题亦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故本题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7.宋恕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