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初探.docx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初中政治课肩负着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新课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新课改?问题?策略
初中政治课肩负着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下,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不少政治课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至深,他们对政治课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学习认识不足,他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乏味,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够重视,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一些初中政治老师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新课改重视不够,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落后,他们还是用习以为常的老一套的方式来授课。政治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讲解,他们往往一节课伊始,先照例提一两个上节课的知识点复习一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接着进行新课。学生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课,不时低头记下笔记。考试之前,政治老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整理,塞给学生,叮嘱学生好好复习背诵,整个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课上,学生学习政治的过程成了听讲、背诵的过程,从短期来看,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考试成绩,但是新课程理念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学生成了政治老师知识点的填充器,学生的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2.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没有互动环节,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也没有互动。课堂上,老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进度,关注的是自己的教案能否实施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关注。至于学生们是否听懂,哪些地方需要强调,哪些地方还需要举例说明,学生是否存在困惑,政治教师无暇顾及。教师对于学生听讲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没有关注,也没有顾及学生个体,没有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发挥,没有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以发展,学习能力未能得到提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授课模式,消磨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3.忽视体验学习,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改强调,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操作,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自己传授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了联系学生的生活,造成了政治课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我们学生的生活又处处体现出教材中的内容。如《建设法治中国》一课,相关法律知识时,所列举的事例,就是普通人身边的事例。再比如《遵守社会规则》一课中,关于社会规则,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无论何时何处,我们在生活中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源于我们学生的生活。但是,政治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背诵,忽视了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案例,没有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的生活,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缺乏生活体验,没有调动生活积累,因而就觉得政治比较枯燥乏味。
二、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初中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政治教师要运用所学到的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理念,改变自己以往高高在上的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政治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合作者、引路人。教师要弯下腰来聆听学生的需求,深入学生当中,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