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第四届全国节约用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0题).docx

发布:2025-05-10约1.23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第四届全国节约用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0题)

1.位于四川省境内我国最古老的灌区是(B)。

A.玉溪河灌区?B.都江堰灌区?C.青衣江乐山灌区?D.通济堰灌区

2.我国面积最大的三大灌区是(A)。

A.淠史杭灌区、河套灌区、都江堰灌区?B.淠史杭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都江堰灌区

C.淠史杭灌区、河套灌区、小开河灌区?D.高邮灌区、河套灌区、都江堰灌区

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B)。

A.国家高效节水行动?B.国家节水行动?C.国家农业节水行动?D.国家工业节水行动

4.(B)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A.渠道防渗?B.管道输水?C.喷微灌技术?D.地面灌水

5.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业节水成效显著,节水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喷微灌面积已达到(B)亿亩,位居世界第二。

A.1?B.1.5C.2?D.3

6.深化(A)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点任务。

A.农田水利改革?B.节水灌溉?C.农业节水?D.高效节水灌溉

7.以下不属于节水灌溉类型的是(D)。

A.喷灌?B.微灌?C.滴灌?D.漫灌

8.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要(ACD)。

A.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B.发展高效节水灌溉?C.做好农业用水计量?D.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9.喷灌的优点主要包括(ABCD)。

A.节约用水?B.少占耕地?C.节约劳力?D.提高产量

10.下面属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是(ABCD)。

A.都江堰?B.灵渠?C.姜席堰?D.长渠

11.再生水、海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可以直接用作灌溉水源。(B)

A.正确?B.错误

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A)

A.正确?B.错误

13.农田水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A)

A.正确?B.错误

14.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扩大灌溉面积,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B)

A.正确?B.错误

15.粮食主产区和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以及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优先发展节水灌溉。(A)

A.正确?B.错误

16、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措施、耕作措施、作物生育阶段、排水措施。(A)

A.正确B.错误

17、灌溉定额是作物播种前及生育期内各次灌溉用水量的总和。(A)

A.正确B.错误

18、我国2017年总用水量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用水量占比大约为(D)。

A.1%B.90%C.75%D.20%

19、以下对于工业企业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可以减少新鲜水使用量B.可以减少废污水排放总量C.减少了污染物D.有利于废污水处理

20、在我国,以下工业行业中用水量最大的是(A)。

A.火力发电B.机械制造C.石化D.食品加工

21.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A)定为“世界水日”。

A.3月22日??B.7月1日??C.8月15日??D.12月22日

22.2017年我国分行业用水量占比最大的是(C),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

A.生活用水??B.工业用水??C.农业用水??D.生态用水

23.(B)是1949年以来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河南等省提供了丰富的电力及灌溉水源,对黄河下游的防洪起到了重大作用。

A.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B.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C.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D.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24.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下列哪个工程不是?(D)

A.121雨水集流工程??B.渴望工程??C.380饮水解困工程??D.坎儿井工程

25.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下陷。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地区是(D)。

A.北京??B.天津??C.保定??D.上海

26.遇特大或重大干旱情况暂时不能满足生态需水时,应考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B)进行生态修复,弥补生态用水需求。

A.人工增雨??B.调水??C.开挖输水渠道??D.应急打井、挖泉

27.长江干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D)

A.青海??B.西藏??C.云南??D.山东

28.(B)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湖泊,后来慢慢干涸了。

A.艾比湖??B.罗布泊??C.艾丁湖??D.乌伦古湖

29.1952年河南省新乡地区建成的第一座引黄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