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PAGE
PAGE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6.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体系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体系强化环保与水土保持意识,增强预防能力普及教育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体系
强化环保与水土保持意识,增强预防能力
普及教育
专业教育
特殊工种教育
法制法规教育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部环保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专人负责)
队环保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专(兼)职检查员
对环境水土有破坏的逐一落实解决
部定期检查
上级部门检查
检查保证
部每季一次检查
队每月一次检查
工班每周一次检查
班每天一次检查
开展环保与水土保持月
班组长
义务检查员
环保与水土保持
6.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开工后,针对本标段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6.2.1水环境保护措施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对水源的污染,在基础开挖中,沙石、泥土要及时运至指定地点,不得随便排放废油、废水,乱扔垃圾。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超标排放。
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排放。
施工时,对既有的排灌系统加以保护,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管等,保证排灌系统的完整性。
在河道中施工的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
6.2.2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6.2.3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
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工地设置封闭式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挖出的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6.2.4噪音管理措施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机械车辆途经县城、村镇和营区时应减速慢行,尽量不鸣喇叭。
在村镇附近固定的机械设备,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在村、镇附近施工时,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
6.3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设施要坚持“三同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树木等等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环保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被加以覆盖,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完工后,及时彻底进行现场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