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坑隧道超前大管棚施工技术方案.pdf
陈田坑隧道超前大管棚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概述
陈田坑隧道位于祁门县小路镇西,离镇中心约1公里,省道S326公路距
隧道进250m左右,距隧道出约1公里,交通便利。
陈田坑隧道为连拱(岩质)隧道,隧道屯溪端桩号为K68+555,设计标高为
184.392m;景德镇端桩号为K68+740,设计标高为183.490m;隧道长185m,最
大埋深为52.1m。隧道纵坡为1.10%和-2.100%,变坡点为K68+650,隧道平面上
均呈直线展布,总体走向为260。。隧道设计净宽2x10.25m、净高5.0m,设计时
速80K/ho
二()洞防护情况
陈田坑隧道K68+573(屯溪端)洞
洞地质情况:亚粘土及碎石,厚2.0〜8.0米,为松散层,散体结构,土
体稳定性较差。
边、仰坡防护形式及坡率:洞边坡1:0.3,仰坡1:0.75,回填后明洞为
1;1.25o采用中22砂浆锚杆支护,喷10cm厚C25碎、挂S=20X20cm①6.5钢
筋网。
设计洞浅埋段支护形式含(超前预加固措施):SV-2型衬砌构造,超前
大管棚(18m),锚杆梅花形布置,L=450cm,间距环(义纵)=80cmX50cm,
120a工字钢拱架,根间间距60cm,喷射C25早强混凝土26cm,预留变形缝12cm,
设EVA防水板+无纺土工布,C25防水钢筋混凝土衬砌50cm。.
陈田坑隧道K68+728(景德镇端):
洞地质情况:松散层厚2.5〜11.0米,散体结构,土体稳定性较差。
边、仰坡防护形式及坡率:洞边坡1:0.3,仰坡1:0.75,回填后明洞为
1:1.25,洞门右侧坡1:1。
仰坡采用喷锚及挂网防护,喷C25混凝土10cm,622mm砂浆锚杆长
300cm,间距120X120cm,按梅花形布置,钢筋网-6.5mm,间距20cmX20cm。
设计洞浅埋段支护形式含(超前预加固措施):超前大管棚27m,地表
回填加固。锚杆梅花形布置,L=450cm,间距环(X纵)=80cmX60cm,钢筋网
4)6.5mm,间距20cmX20cm,120a工字钢拱架,棍间间距60cm,喷射C25早
强混凝土26cm,预留变形缝12cm,设EVA防水板+无纺土工布,C25防水钢筋
混凝土衬砌50cm。松散层,散体结构。
三()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1、隧道围岩分级
IH级围岩段80米,IV级围岩段12米,IV级围岩偏压段18m,V级围岩加
强段18米,V级围岩偏压段27m,洞门明洞2座/30m。
2、隧道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
本隧道走向260,隧址区岩性分布为元古界蓟县纪木坑组R(m)板岩,薄〜
中薄层状,洞身段岩层产状145/TL;岩层走向与洞轴走向呈小角度相交(角
度25。)。因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呈微张一闭合型,局部夹泥质或砂质软弱
夹层,受地表水及地下径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下易造成岩体层面间的滑移和不
规则错动,隧道施工掘进程中洞室侧壁及拱部围岩易产生顺向裂面。
二、施工准备
1、隧道施工广场建设完成,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测量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纸,采用仝站仪对洞口进行放样,严格控制测量精
度,做好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3、洞顶做好临时环向截水沟。
三、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和现场实际情况,满足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