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抗病毒药物前处理技术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docx
背景介绍
抗病毒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和感染,多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抑制病毒繁殖所需要的酶,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和其他的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一样,抗病毒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人体代谢吸收,其余以母体化合物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进而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鉴于抗病毒药物的大量使用及其潜在的生态毒性,水环境中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文章亮点
1.通过研究世界范围内抗病毒药物在地表水和污水中的相关报道,综述了抗病毒药物的水样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
2.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地表水和污水中抗病毒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1??水体中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测定方法
目前水体中抗病毒药物分析测定步骤的整体概略图如图1所示。
图1??水体中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测定步骤概略图
2??采样技术
高效、经济的采样技术对于水环境中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检测非常重要,可靠有效的样品可以代表环境中的实际污染水平。水体样品的采集通常分为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两类。对于抗病毒药物,由于操作简单,抓取采样是最常用的采样技术,但是抓取采样只能代表采样瞬间的污染状况,难以代表某时期内的污染情况。而被动采样技术可以实现连续采样,且采样成本低、不受时间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限制,逐渐地被应用到水中PPCPs包括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3?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仪器分析前,通过样品前处理技术消除复杂基质中的干扰成分,对分析物进行提取和浓缩。
3.1??固相萃取
3.1.1??离线或在线固相萃取
现有研究中抗病毒药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值(logKOW)大部分在-3.9~3.93之间,固相萃取(SPE)被证明是水中萃取这些相对极性、非挥发性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最佳萃取方法。
3.1.2??吸附剂的选择性
吸附剂类型和化学性质是影响分离效率的基本参数,选择具有适当吸附剂的SPE柱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和分析重现性。
3.1.3??平衡活化洗脱条件
固相萃取首先要对SPE小柱进行平衡调节,使其保持对目标分析物的最大吸附活性,通常用甲醇和水以及酸化水活化和平衡。
3.2??液相微萃取
液相微萃取将萃取、分离、纯化和富集结合,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取快速、绿色环保、萃取效率高,主要包括悬浮液滴凝固微萃取和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
4??分析仪器
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方法分为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应用于不同的基质中,包括药物、生物和环境样品。
5?应用
截止目前,全球关于水体中抗病毒药物的检测相比其他的PPCPs相对较少(见图2)。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到目前为止水体中已经被检测过的抗病毒药物包括18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7种抗流感药物、4种抗疱疹药、1种抗巨细胞病毒药物、7种抗肝炎抗病毒药物,约占抗病毒药物总数的35%。
图2??抗病毒药物在地表水和污水中研究文献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图
6??结论和展望
本文综述了全球地表水和污水中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测定方法。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环境分析仍然有限,并且抗病毒药物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一次分析选定的抗病毒药物数量相对较少,很难同时检测多种抗病毒药物,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检测和量化不同环境基质中多种抗病毒药物的分析方法。目前对于一些小型化和环境友好的萃取技术在抗病毒药物分析中应用较少,仍有待探索快速、低成本、环保的样品制备技术。此外,对水体中抗病毒药物代谢和转化产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抗病毒药物及其产物的环境影响仍然是面临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