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麻疹防控科普知识要点_可搜索.pdf

发布:2025-05-10约1.9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5

附件5

麻疹防控科普知识要点

麻疹防控科普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二、传播情况

二、传播情况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麻疹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麻疹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也可以通过

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也可以通过

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其潜伏期为

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其潜伏期为

7—21天,通常为10—14天,传染期一般是从皮疹出现前5天持

7—21天,通常为10—14天,传染期一般是从皮疹出现前5天持

续到皮疹发生后5天,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

续到皮疹发生后5天,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

三、易感人群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显性感

人群普遍易感,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显性感

染率达90%以上。通过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或自然感染可获得免

染率达90??上。通过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或自然感染可获得免

疫力。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严重免疫缺陷者罹患麻疹后发展

疫力。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严重免疫缺陷者罹患麻疹后发展

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四、临床表现

四、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38℃),发热2—4天后出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38℃),发热2—4天后出现

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并可累及黏膜的红色斑

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并可累及黏膜的红色斑

丘疹,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结膜炎等症状。起

丘疹,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结膜炎等症状。起

1

1

病早期在口腔颊黏膜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突起,即麻疹黏膜斑

病早期在口腔颊黏膜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突起,即麻疹黏膜斑

(Kopliksspots,柯氏斑)。少部分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

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五、预防措施

五、预防措施

麻腮风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全程接种麻腮风疫

麻腮风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全程接种麻腮风疫

苗可以获得有效保护。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

苗可以获得有效保护。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

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麻腮风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

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麻腮风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

尽早补种。

尽早补种。

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对于麻疹防控具有重要意

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对于麻疹防控具有重要意

义。无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

义。无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

病例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

病例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

监测期限为最后近距离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健康监测期间可

监测期限为最后近距离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健康监测期间可

正常学习和工作,坚持勤洗手,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

正常学习和工作,坚持勤洗手,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

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2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