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pptx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汇报人:XXX2025-05-101
主要内容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二不同仪器检测原理的综合应用三散点图四直方图2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主要分为两类:电学和光(化)学,用于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和细胞内容物。(一)电学检测原理及技术1电阻抗法2射频电导法(二)光(化)学检测原理及技术1激光散射法2分光光度法3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一)电学检测原理及技术1电阻抗法仪器小孔管有内外两个电极。当注入等渗缓冲液并加载低频直流电后,内、外电极与缓冲液即构成电流回路(图1)。当细胞悬液流经宝石计数小孔时,由于血细胞具有相对非导电的特性,使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的电阻突然增大,引起瞬间电压变化而形成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强弱反映细胞体积的大小,脉冲信号的多少反映细胞的数量。这些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完成对血细胞的计数和体积测定。三分类血液分析多采用电阻抗法。图1电阻抗法细胞计数原理图4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一)电学检测原理及技术2射频电导法:射频(radiofrequency,RF)指射频电流,是每秒变化>10000次的高频交流电磁波(图2)。高频电流能通过细胞膜,由于不同细胞内部结构不同,电导性也不同,因此用高频电磁探针检测细胞的电导性,利用细胞内部化学成分、胞核和胞质(核质比)、颗粒成分(大小、密度)等特征性信息进行细胞分类。电导性特别有助于鉴别体积相同、但内部结构不同的细胞(或相似体积的颗粒);如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直径虽均为9-12μm,但在高频电流检测时,因两类细胞核质比例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检测信号。图2射频电流检测原理5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二)光(化)学检测原理及技术1激光散射法(1)原理:光散射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有部分光波偏离原有方向而向四周传播的现象。经稀释、染色等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入鞘液流中央,细胞沿着悬液和鞘液流两股液流整齐单个排列,以恒定流速定向通过检测区(图3)。细胞在检测区被激光束照射时,因其自身的特性(如体积、染色程度、细胞内容物大小及多少、细胞核密度等)可阻挡或改变光束的方向,产生与其特征相应的各种角度的散射光(表1),并被信号检测器接收(图4)。图3鞘流技术1检测光;2细胞流;3前鞘流;4后鞘流;5液流方向。6
表1各种角度的散射光及其意义散射光意义低角度散射光(前向散射光,FSC)反映细胞(或颗粒)的数量和表面体积。细胞越大,FSC的信号就越强。高角度散射光(侧向散射光,SSC)反映细胞内部颗粒、细胞核等复杂性。细胞内部构造越复杂,SSC的信号越强。如嗜酸性粒细胞由于内部颗粒特征明显,其侧向散射光(SSC)信号最强,落在散点图的最右方。侧向荧光(SFL)反映了核酸的含量的多少,提示细胞发育的成熟程度。7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二)光(化)学检测原理及技术1激光散射法(2)应用:散射光技术可检测染色后的细胞,不同种类的细胞被染料着色的强弱程度不同,产生的散射荧光及散射光变化也不同,因此可准确区分正常类型的细胞(或颗粒)。染料包括荧光染料和非荧光染料(见表2)。图4流式细胞术检测通道和光路系统8
表2染料的种类及应用类别种类应用荧光染料主要有碱性槐黄、噻唑橙、恶嗪、碘化丙啶、聚亚甲基蓝等。主要用于核酸染色,荧光染色后的细胞(或颗粒)经激光照射后可产生特定波长的散射荧光。非荧光染料主要有亚甲基蓝(用于核酸染色)、氯唑黑、过氧化物酶等。细胞被染色,部分发生光吸收现象,使散射光强度发生变化。9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技术(二)光(化)学检测原理及技术2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血红蛋白测定,检测原理同手工分光光度仪比色法的血红蛋白检测,遵循Lamber-Beer定律。10
二不同仪器检测原理的综合应用(一)白细胞五分类计数及相关参数检测(二)红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检测(三)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检测(四)网织红细胞及相关参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