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pptx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一节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一、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也被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类方法的总称,是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二、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的特点(1)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2)强调用户的参与(3)深入调查研究(4)严格按照阶段进行(5)开发过程工程化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首尾相连接的阶段,一般称之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结构化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01“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由美国的Yourdon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它是一种被使用广泛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与我们以后要介绍的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SD)方法衔接起来使用,适用于分析大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首先抓住系统的本质特性对系统加以抽象概括,形成高层次的概念;然后逐步考虑细节问题,把整个系统分解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若干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02第一节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第一节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
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原型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和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基本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开发出一个只具备基本功能、实验性、简易的应用软件,即原型系统,然后对其反复修改。用户在运行、使用原型系统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可以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更精确、更具体的需求,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原型得到不断完善,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
原型法的类型原型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丢弃型和演化型两大类。丢弃型按应用目的和场合来分又有探索型和实验型两种。丢弃型原型法探索型原型法实验型原型法演化型原型法010302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
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过程原型法(Prototyping)开发过程是首先用户提出开发要求,开发人员识别和归纳用户要求,根据识别、归纳结果,构造出一个原型(即程序模块),然后同用户一道评价这个原型。如果不行,则再对原型进行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原型法工作流程原型法开发过程
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三、原型法开发过程(二)原型法生命周期1.方法选择2.识别基本需求3.开发原型4.原型验证5.修正和改进6.判断原型是否完成7.判断是否需要细部说明?8.严格说明细部9.判断原型效果10.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原型法的优点01原型法的局限性02原型法的适用范围03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二节原型开发方法
对象类继承(Inheritance)消息(Message)封装多态性(Polymorphism)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个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第三节面向对象方法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这一个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即OOA。程序实现: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其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即OOP(它是一个直接映射过程)。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用户的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整理问题: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确定下来,即OOD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第三节面向对象方法
第三节面向对象方法四、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Analysis,OOA)的任务是了解问题域内的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最终形成软件需求规范说明书。在面向对象分析(OOA)中,软件需求规范说明书主要由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组成。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首先是由用户单方面写出需求陈述(或者由系统分析员配合用户共同写出需求陈述),然后由系统分析员对用户需求进行理解,识别出问题域中的对象,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最后建立问题域的正确模型,其中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模型。
第三节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需求陈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