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简易投石机》课堂引入STEAM教育理念.doc
在《制作简易投石机》课堂引入STEAM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以科学课《制作简易投石机》为例,引入STEAM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分析,随之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希望通过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学科常规教学推陈出新。并以此为契机,为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共生共长。
〔关键词〕小学科学;STEAM教育理念;跨学科;反思和建议
一、研究缘起
21世纪,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浪潮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未来社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当下,我们仍旧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缺乏让学生自主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现状十分突出。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课程及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新课标要求,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这充分说明,科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前,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尚未广泛普及,STEAM教育的推广与实施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在分科教学背景下如何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基于此,开展了本研究。
二、概念界定
(一)STEAM教育
世界STEAM教育联合会对STEAM教育的定义为:STEAM教育即融合创新教育,是一种基于现行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需求,以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问题为目的,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数学等多学科充分融合,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运用情境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直观发散思维和融合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跨学科
本研究中的“跨学科”应界定为:以小学信息科技、数学、科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现实实践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通过与一门或多门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整合与渗透,以超出单学科研究的视野,关注对复杂问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并鼓励在跨学科基础上完成创新与创造。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笔者以科学课为载体,以用料简单、充分体现跨学科特性的制作简易投石机为契机,引入STEAM理念,尝试进行本次研究。以下为教学课例的具体实施。
(一)活动背景及概述
学生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一个成本合理、外形美观且可以正常工作的简易投石机,在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究、协作、语言表达、审美、质疑、优化改进的综合能力。
(二)STEAM学习目标
S:了解杠杆及其原理、弹力等知识在投石机中的运用。
T:学会设计和优化方案、绘制草图,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结构搭建及固定完成投石机的制作。
E:学会按照设计图完成投石机的制作,并对投石机的效果进行测试与优化改进。
A:了解投石机的历史;设计结构美观的模型。
M: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投石机制作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会计算成本,选择最佳的材料完成投石机的制作。
(三)教法与学法
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推进,以任务驱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撑点。学生通过教师给定的项目(问题)首先进行方案的制定,通过分组探究、任务分析、制作原型、测试改进、展示评价等活动阶段进行路径优化(见图示)。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分组探究][制作原型][展示评价][测试改进]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流程图
(四)教学流程
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分组探究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派送机——投石机,准确地将糖果派送至一位学生面前,由此引发“投石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投石机。
任务分析,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方案制定,明确成员分工与任务,明确探究方法。
分组探究:通过实物观察、影像资料、动手探究等方式进行信息整合,了解背景知识。
(1)认识投石机的种类及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投石机实物图,通过观察与比较、讨论与分析、假设与猜想,完成观察记录。小组问题如下。
投石机的种类?投石机的动力?投石机的结构?投石机的工作原理?
小组结论:
(2)认识投石机的动力来源——弹力
学生观察动画片“愤怒的小鸟”中利用弹弓攻击的画面,认识弹力并分析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力在投石机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小组问题如下。
愤怒的小鸟为什么会被发射出去?发射的距离远近与什么因素有关?击中目标还需要注意什么?弹力在投石机中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小组结论:
(3)认识投石机的结构——体验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教师向学生展示鸟巢、埃菲尔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