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卷.docx
2010-2023历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卷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2010年6月22日,江西第二大河流溃堤,十多万人受灾。造成洪水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从哲学上看()
①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
②洪水泛滥必然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③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④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2.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
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3.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在生物领域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于是,有人说自然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20世纪末,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遇到空前的挫折。对此,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说明社会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1)什么是规律?(2分)
(2)上述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3)我们该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呢?(6分)
参考答案:(1)(2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3分)不正确。它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其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分)
4.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参考答案:D
5.“一切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材料说明(???)
A.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认识的真理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D.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答案:D
6.“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相对的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谬误
参考答案:A
7.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参考答案:C
8.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A.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参考答案:D
9.“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
④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10.爷孙对话:孙子:地球是圆的。爷爷:不可能,如果地球是圆的,地球上那么多的水装在哪儿?不都流到宇宙中去了?孙子:万有引力…。爷孙对话启示我们(???)
①人们的意识具有差异性?????????
②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③书本知识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④已有的经验对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11.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
参考答案:D
12.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