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pptx

发布:2025-05-11约3.53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南极北极地区第十章极地地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目录CONTENTSPART1教材分析PART2学情分析PART3教学目标PART4教学重难点PART5教法学法51PPT模板网www.51ppPART6教学过程PART7教学反思

01PART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指导思想:通过极地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全球意识、人地和谐等地理观点。提高学生认识地理环境,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发下基础。指导思想:为现实上述指导思想,本部分内容力求在科学思维方法的获得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习得类比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方法。运用这一策略将极地地区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得出极地地区共同的环境特征;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得出两地区内部差异,从而归纳得出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相关理论,从提高学科基本能力入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类比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对于这一方法,学生从最初感知,到不断深入学习,再到比较熟悉。本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从分类比较的视角加以丰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思维水平,获得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南极、北极地区是认识区域部分主题四认识世界中认识地区的主要学习内容,极地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应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得出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梳理和整合。通过极地科学考察及环境保护内容的学习,除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外,还有助于学生建立人类地球家园的感情,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02PART2学情分析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前概念学生经验

学习前的知识储备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学情分析对于两个空间不相邻的区域,放在一起学习,这需要更强的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需要新的学习方法支撑,这是对学生学习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增长点。极地地区由于远离学生身边,学生对南极、北极地区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来提高感性认知。通过以往所学,学生在地理图像的阅读、地理分析思维与方法等技能方面具有一定储备,区域认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03PART3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实践探索科学思维责任态度

教学目标运用地球仪、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片等工具和资料,通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特点等方面归纳说出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01运用图文资料及实例说明极地地区与全球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初步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02通过对极地与我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0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地位,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04PART4教学重难点概念性课拓展性课研究性课跨学科课

重点难点运用图文资料及实例说明极地地区与全球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初步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教学重点:通过对极地与我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

05以语言为主以操作为主以直观为主以情境为主PART5教法学法

目标导入法020304050601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情境启发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迁移型练习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图示式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归纳式结尾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法学法教法学法

06以语言为主以操作为主以直观为主以情境为主PART6教学过程

01《新课导入》导课确定探究思路与方法02《新课讲授》新课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03《自主探究》新课探究实践,寻相似性04《合作学习》新课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实践意愿合作能力05《协作交流》新课析联系,谈考察,论保护06《学以致用》应用总结提升,迁移运用教学流程

1问题线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南极、北极地区?2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这些是什么?有何区别?学生: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