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课件.pp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了解独特生态系统探索保护措施与挑战共建可持续未来
认识西双版纳位置云南南部边陲面积1.9万平方公里气候年均温21°C,降水1200mm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分布图勐腊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核心区勐仑植物园科研与保护基地纳板河流域综合保护
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简述亚马逊刚果盆地东南亚西双版纳
课程结构与学习方法自然特征了解雨林生态系统基础面临威胁分析主要挑战与原因保护措施探索实践与成功案例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形成与发展1地质时期2500万年前形成2气候变迁末次冰期幸存3现代演化近万年稳定发展
生态系统类型季雨林干湿季分明乔木落叶性强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沟谷雨林常年湿润环境植被层次丰富物种多样性最高石灰岩山地雨林特殊地质条件珍稀植物避难所高度特有性
植物多样性5200+维管植物种数占全国种数16%250+国家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区300+特有植物独特适应性
动物多样性哺乳动物148种鸟类427种两栖爬行60余种鱼类100余种
西双版纳的濒危物种
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固碳释氧云南重要碳汇气候调节区域降水稳定器水文调控澜沧江流域净化水土保持减少泥沙流失
生物多样性宝库基因库全国1/6高等植物多种农作物野生亲缘种物种避难所第四纪冰期残遗种古老孑遗动植物新物种发现地近十年发现新种40+仍有待探索潜力
生态旅游资源
文化与民族多样性傣族文化森林崇拜传统神山神林保护基诺族传统森林游耕适应万物有灵信仰哈尼族生态智慧梯田与森林共生传统生态知识
药用与经济植物药用植物2000多种草药资源热带水果100多种野生果树珍贵木材红木等高价值树种工业原料橡胶、藤本资源
雨林与周边生产生活关系水源涵养村寨农田灌溉依赖食物资源竹笋蘑菇采集经济建材燃料传统木材来源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国家层面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区域层面绿色西南门户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球层面气候变化缓冲区生物资源共享平台
西双版纳面临的主要威胁森林砍伐橡胶种植扩张外来物种生态平衡破坏基础设施生态廊道切断气候变化干旱趋势加剧
森林砍伐与土地流失原始森林(万公顷)橡胶林(万公顷)
非法采伐与盗猎木材非法采伐花梨木盗伐严重每年查处案件50起+边境区域管控难野生动物盗猎亚洲象象牙威胁食用野味市场需求珍稀龟鳖走私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生态廊道切断动物迁徙路线阻断边缘效应森林碎片化严重旅游开发过度游览干扰生态
外来物种入侵
农药化肥对雨林危害植物毒害非目标植物死亡水体污染溪流生态系统破坏昆虫减少授粉链条中断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1.2°C近50年升温高于全球平均11%雾日减少率水汽循环变化3次特大干旱2010年后发生
社会经济发展冲突旅游开发压力年游客突破千万度假设施密集建设垃圾污染问题土地利用冲突农业扩张需求橡胶市场价格波动保护与发展矛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主要保护法规政策1958年首批自然保护区成立1994年《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2021年《雨林保护总体方案》颁布
西双版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散保护区社区共管引入居民参与机制资金保障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管理机构建立专业行政体系
红线划定与严格执法红线面积1.2万平方公里覆盖雨林核心区执法力量400名专职护林员1000名社区巡护队员责任制度属地管理责任违规追责机制
退耕还林工程24万亩退耕面积陡坡地恢复森林1.2亿补贴资金农户直接补偿10%森林覆盖提升20年增长成效
橡胶林生态化改造混交种植橡胶+乡土树种林下经济种植药材增收生态认证获取市场溢价生物多样性恢复创造动物栖息地
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亚洲象保护栖息地廊道恢复实时监测系统人象冲突管理绿孔雀保护繁育中心建立野外监测网络社区共管机制
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种质资源库保存3万余份种子濒危植物优先收集原位保护关键生境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科研监测物种分布调查繁育技术研发
外来入侵种防控社区清除行动公众参与防控监测预警边境口岸检查站生物防控天敌引入试验
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50个自动监测点源头保护流域植被恢复生态补偿上下游协作机制
科学研究与监测体系基础研究物种发现与分类应用研究保护策略与恢复技术监测系统红外相机网络覆盖数据管理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
生态文明教育普及80+覆盖学校中小学雨林课堂5万+年参与学生研学教育活动100+科普活动面向公众宣传
生态补偿与绿色发展补偿资金年均1.5亿元生态效益增加森林24万亩社区受益10万农户增收
各级部门和国际组织合作
成功案例1:亚洲象迁徙与保护迁徙廊道建设连接15个栖息地斑块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跟踪预警社区参与机制人象和谐共处
成功案例2:橡胶混农林系统推广3万亩示范面积生态橡胶推广区30%物种增加鸟类多样性提升25%农户增收多元化种植效益
成功案例3:绿孔雀栖息地恢复
国际经验借鉴亚马逊保护原住民土地权利卫星监测系统国际碳交易融资婆罗洲模式油棕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