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市应急管理局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发布:2025-05-10约2.7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市应急管理局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同仁、专家,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市应急管理局调研座谈会上共同探讨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不仅是一次工作汇报和交流的机会,更是我们凝聚共识、明确目标、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契机。

首先,我要对市应急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你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下,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要看到,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应急资源整合不够到位,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面临的突发事件风险日益增多,应急管理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明确工作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具体来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二是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三是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四是要加强应急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

创新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是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协同作战的应急联动体系,共同应对跨区域突发事件。

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快应急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覆盖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高效处理。

三是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要加强应急队伍的装备建设,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要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要加强对应急管理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五、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评估

监督和考核评估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要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

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