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
PAGE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1.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
A.集权统治已经出现 B.失去宗法血缘色彩
C.有效限制诸侯权力 D.天子诸侯矛盾尖锐
2. 如表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知()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
州
道(唐)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中层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地方的自主性加强 B.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C.中央权力逐渐消失 D.地方权力逐渐强化
3. 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该学者认为三省制()
A.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扩大了中书与门下省的决策权
C.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 D.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4.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山由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C.折时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5.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6. 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
A.强调对中央的服从 B.注重对庶族的倾斜
C.突出基层实践经验 D.体现公开公平原则
7.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8. 清代对官吏的考核以五等分别劝惩:一、二等为称职,加级纪录;三等为平常,留任;四等为不及,降调;五等为不称职,革职。由此可知,清代考核制度()
A.在调整中不断完善 B.等级特征较明显
C.有利于整饬吏治 D.实现了公平公正
9. 据《旧唐书?刑法志》载,贞观年间,同州有人兄弟在岷州任统军,因谋反伏诛,按当时的法律,亲属应被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怜悯其家人,于是对大臣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反映了唐代()
A.以法治国,轻罪重罚 B.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C.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D.废除旧法,创立新法
10. 儒家经典著作《孝经》(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之一)前六章的内容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这说明《孝经》()
A.将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 B.有利于维护社会伦理和秩序
C.重塑了周礼的等级序列 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 万历初,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D.“人丁税”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12.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13.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14.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