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doc.docx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以下能直接体现生产力变革的是()
A.北京人头骨化石 B.骨耜出土 C.炎帝教民耕种 D.世袭制的建立
2.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A.禹 B.启 C.夏桀 D.商纣王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6.汉景帝曾下诏:“……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由此可知汉景帝()
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B.加紧对农民控制
C.继续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D.遇到了严重灾害
7.属于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铸造半两钱 C.建立刺史制 D.迁都洛阳城
8.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主要表达了()
A.主张发展农业的想法 B.赞美开元盛世的繁荣
C.探讨陈朝灭亡的原因 D.叹息暴政亡国的下场
9.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0.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A.扩大疆域 B.整顿吏治 C.创新行政体制 D.加强中央集权
11.“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亡于蒙。”描述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13.“(永乐三年)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诸国使者随和朝见。”据此,该事件的目的是()
A.开辟亚非海上交通线 B.推动中日的友好交流
C.提高明朝的国际威望 D.展示先进的造船技术
14.对如图实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5.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
A.打击倭寇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设立驻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6.“盛泽的丝织交换,始于明嘉靖时,‘以绵绫为市’到了乾、嘉年间,更是‘远商鳞集’。”材料反映了()
A.开通丝绸之路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工商业市镇发展
17.“(晚清)经济上的新旧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新旧代谢”开始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20.1863年,李鸿章在给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