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下册周练:第周晚练全国卷题.docx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高二文科历史第6周晚练(全国卷41题)
时间:18:40-19:00(20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
41题答题步骤一般为这样三段:(分值可能为2+8+2,也可能为4+6+2
①第一段:提炼出材料的观点(2分)
思路:材料观点(是什么),我的观点(怎么样)?
(备注:如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怎么办?那就只能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从而降低难度提高得分的几率)
②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观点(8分)
一般使用2-4个史实论证观点。一定要展开论述,严密的逻辑,有论有据会让你完美得分。
③第三段:变换方式重申观点(2分)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十地位独尊十势位独一十权力独操十决事独断十兵、刑大权的强化
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如果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准确、充分运用中国古代政治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如果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应该观点明确,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古代政治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秦朝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权,三公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兵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掌握行政大权.清朝设军机处,君主完全掌握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历代君主通过思想统一,强化伦理纲常,加强对兵、刑大权的操控,维护君主权威。君主专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力支配意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
先秦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君主虽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虽然确立了皇权独尊的地位,但丞相等三公形成了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秉承先秦儒学礼治、仁政思想,形成了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体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制约了皇权独断。宋代出现的理学不断发展,对纲常伦理和道德意识的强化,也对君权的泛滥起到了约束作用.只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才真正达到皇权独尊、君主专制渗透于各个方面的程度。(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