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零二四年木质托盘生产质量监督检验服务合同.docx

发布:2025-05-08约4.4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零二四年木质托盘生产质量监督检验服务合同

本合同目录一览

1.合同双方基本信息

1.1合同双方名称

1.2合同双方地址

1.3合同双方联系方式

2.合同标的

2.1生产木质托盘的类型

2.2生产木质托盘的规格

2.3生产木质托盘的数量

3.质量监督检验内容

3.1质量标准依据

3.2质量检验项目

3.3质量检验方法

4.质量检验周期

4.1质量检验频率

4.2质量检验时间

5.质量问题处理

5.1质量问题报告

5.2质量问题整改

5.3质量问题反馈

6.报告与记录

6.1质量检验报告

6.2质量检验记录

6.3质量检验报告提交方式

7.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

7.1服务费用总额

7.2服务费用支付方式

7.3服务费用支付时间

8.合同期限

8.1合同开始时间

8.2合同结束时间

9.合同解除与终止

9.1合同解除条件

9.2合同终止条件

9.3合同解除与终止的程序

10.违约责任

10.1违约情形

10.2违约责任承担

10.3违约责任赔偿

11.争议解决

11.1争议解决方式

11.2争议解决机构

11.3争议解决程序

12.合同生效

12.1合同生效条件

12.2合同生效日期

13.合同附件

13.1合同附件名称

13.2合同附件内容

14.其他约定事项

第一部分:合同如下:

1.合同双方基本信息

1.1合同双方名称

甲方:木质托盘生产企业

乙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1.2合同双方地址

甲方地址:省市区路号

乙方地址:省市区路号

1.3合同双方联系方式

2.合同标的

2.1生产木质托盘的类型

甲方生产的木质托盘包括标准型、加强型、特种型等。

2.2生产木质托盘的规格

甲方生产的木质托盘规格为:长1.2米、宽0.8米、高0.2米。

2.3生产木质托盘的数量

甲方在合同期限内预计生产木质托盘10000个。

3.质量监督检验内容

3.1质量标准依据

本合同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标准GB/T木质托盘》。

3.2质量检验项目

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精度、结构强度、表面质量、含水率等。

3.3质量检验方法

质量检验方法采用目测、量具测量、力学性能试验等。

4.质量检验周期

4.1质量检验频率

甲方在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00个木质托盘进行一次质量检验。

4.2质量检验时间

质量检验时间在甲方生产完成后24小时内进行。

5.质量问题处理

5.1质量问题报告

乙方在发现甲方生产的木质托盘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在24小时内向甲方发出质量问题报告。

5.2质量问题整改

甲方收到质量问题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对问题进行整改。

5.3质量问题反馈

乙方在收到甲方整改后的木质托盘样品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检,并将复检结果反馈给甲方。

6.报告与记录

6.1质量检验报告

乙方应在质量检验完成后,向甲方提交质量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结论等。

6.2质量检验记录

乙方应详细记录质量检验过程,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设备等。

6.3质量检验报告提交方式

乙方应将质量检验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给甲方。

8.合同期限

8.1合同开始时间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合同开始时间为2024年1月1日。

8.2合同结束时间

本合同期限为一年,自合同开始之日起满一年后终止。

9.合同解除与终止

9.1合同解除条件

(1)一方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经对方书面通知后仍不履行;

(2)一方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3)一方宣布破产或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4)双方协商一致决定解除合同。

9.2合同终止条件

合同期限届满或本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终止。

9.3合同解除与终止的程序

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双方应就相关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除或终止合同后,双方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权利义务得到妥善处理。

10.违约责任

10.1违约情形

(1)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质量监督检验义务;

(2)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用;

(3)一方提供虚假信息或伪造检验报告;

(4)一方违反保密义务,泄露对方商业秘密。

10.2违约责任承担

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支付违约金;

(2)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3)承担因违约行为产生的其他法律责任。

10.3违约责任赔偿

违约责任赔偿的具体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向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争议解决

11.1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双方应将争议提交至仲裁委员会仲裁。

11.2争议解决机构

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