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腔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pptx

发布:2025-05-08约5.81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口腔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口腔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次讲解将帮助您了解口腔癌的症状、筛查和治疗方法。作者:

什么是口腔癌?恶性肿瘤口腔内发生的恶性新生物,侵犯周围组织并可能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鳞状细胞癌约90%的口腔癌为鳞状细胞癌,源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发病部位广泛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舌头、牙龈、颊部等多个区域。

口腔癌的高发部位舌头最常见的口腔癌发病部位,尤其是舌缘和舌腹区域。1牙龈下颌牙龈癌的发病率高于上颌牙龈。2颊部颊黏膜癌与长期咀嚼烟草和槟榔密切相关。3口底舌下区域癌症常因其隐蔽位置而被忽视。4唇部下唇癌多见于长期日晒的户外工作者。5腭部硬腭和软腭也是口腔癌的常见发病部位。6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口腔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6万人。65岁以上人群占口腔癌患者的50%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致癌物质直接接触口腔黏膜过量饮酒增加口腔黏膜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嚼食槟榔含多种致癌物质并造成机械性损伤口腔慢性刺激不良修复体长期摩擦导致黏膜损伤

危险因素:吸烟黏膜初期改变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炎性增生。这是最早期可见的变化。白斑形成长期刺激导致黏膜增生性白斑,这种改变无法通过擦拭除去。癌前病变白斑或红斑被视为癌前病变,约有5-15%的几率恶变为口腔癌。恶性转化持续吸烟者的癌前病变转化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

危险因素:饮酒乙醇代谢酒精中的乙醇在口腔中被代谢为乙醛,这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饮酒导致口腔黏膜通透性增加,更易受到其他致癌物的侵害。与吸烟协同作用饮酒与吸烟同时存在时,二者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增加口腔癌风险。同时有这两种习惯的人,口腔癌风险增加约10倍。

危险因素:槟榔化学致癌物质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明确的致癌性。槟榔碱儿茶素亚硝胺类化合物机械创伤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造成反复机械性损伤,促进细胞异常增生。黏膜微创伤组织修复异常细胞增生失控风险倍增研究表明,长期嚼食槟榔可使口腔癌风险增加28倍,是最强的口腔癌危险因素之一。

危险因素:口腔慢性刺激机械刺激源不合适的假牙边缘、锐利的牙尖或断裂的牙齿持续摩擦口腔黏膜。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炎症反应,细胞修复过程异常活跃。细胞变异反复修复过程中,细胞DNA复制错误累积,增加异常细胞产生的几率。癌变风险长期存在的慢性刺激区域成为口腔癌的高发部位,需要定期检查。

其他危险因素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部分口咽癌密切相关,尤其是年轻患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煤烟和工业废气中的致癌物可增加口腔癌风险。辐射暴露过度接触紫外线是唇癌的危险因素,放射线也增加口腔癌风险。遗传因素家族性口腔癌综合征和某些基因突变会增加患病风险。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白斑或红斑口腔内出现不能擦掉的白色或红色斑块,边界清晰或模糊。持续性溃疡口腔内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合,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肿块或硬结口腔内触及无痛性肿块或硬结,表面可能光滑或不规则。粘膜改变口腔粘膜颜色或质地异常,可能呈现颗粒状或天鹅绒样外观。

更多早期症状早期口腔癌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舌头活动受限、说话不清晰或口齿不清。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口腔癌转移的重要信号,需要进行专业评估。

口腔癌的晚期症状持续性疼痛口腔、面部或耳部持续性疼痛,可能向周围区域放射功能障碍张口困难、吞咽障碍、发音不清组织破坏肿瘤坏死出血、牙齿松动、面部变形全身症状体重减轻、疲乏、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方法定期口腔自查每月自我检查口腔,观察异常变化专业口腔检查每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由医生评估口腔健康高危人群筛查吸烟、饮酒者应增加筛查频率及时就医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不拖延

口腔自我检查步骤(1)1唇部检查观察双唇内外表面颜色、质地变化,触摸是否有硬结2颊粘膜检查拉开脸颊,检查内侧粘膜是否有白斑、红斑或溃疡3牙龈检查观察上下牙龈颜色、质地,注意是否有肿胀或出血进行口腔自查时,需要充足的光线和一面镜子。最好每月进行一次自查。

口腔自我检查步骤(2)舌头检查伸出舌头观察表面,检查两侧边缘;用纱布轻拉舌尖向上翻转,检查舌下区域口底检查舌尖抵住上腭,观察口底区域;用手指触摸口底是否有硬结或异常腭部检查仰头张口,观察硬腭和软腭颜色、质地;注意是否有肿块或颜色改变完成检查后,还应触摸颈部淋巴结,确认是否有异常肿大。发现任何异常都应及时就医。

专业口腔检查常规检查由口腔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所有口腔区域。使用口腔镜、探针等专业工具辅助检查难以直视的区域。特殊检查方法荧光可视化检查:使用特殊光源,异常组织呈现不同颜色染色检查:碘溶液或甲苯胺蓝染色,癌前病变显色不同刷片细胞学检查:无创采集可疑区域细胞进行分析

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人群口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