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贵阳市高三语文5月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发布:2025-05-06约1.6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贵阳市高三语文5月二模考试卷

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5年5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

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那么何为“具身智能”呢?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

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其核心理念颠覆了传

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具身智能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首次提出“机

器能否思考”的哲学命题,预示了智能体通过物理交互实现认知的可能性。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

—低精度传感器、有限计算能力及欠缺的算法理论,这一构想在随后数十年里未能取得突破,直到认知

科学与机器人学的发展才使其重获生机。1986年,机器人学家罗德尼·布鲁克斯认为“真正的智能无法

脱离身体存在,具身化是人工智能走向通用化的必经之路”。他提出“包容式架构”,摒弃传统人工智

能对符号推理的依赖,主张智能应由身体与环境的实时交互自然涌现,确立了“感知—行动”闭环系统

的可行性,这些成为具身智能的奠基性理念。进入21世纪,人形机器人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具身智能的

发展。

近年来,技术融合浪潮为具身智能注入了强大动能。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实现了毫米级环

境感知,而深度强化学习则使智能体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数万亿次试错来优化策略。如今,具身智能已从

理论研究阶段迈向实际应用阶段,开启了人机深度协同的新纪元。其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标志着我国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阶段。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深度融入各类实体场景,展现出广阔的产业革新潜力。其核

心优势在于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系统,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自主交互,使人工智能从虚拟

推理迈向物理操作,从而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具身智能将不再局限于

高精尖工业应用,而是向消费市场普及,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工具,也成

为人们的智能伙伴。无论是在家庭、办公场景,还是在户外环境,具身智能都将凭借更强的环境适应能

力和交互体验,提升生活品质,市场空间巨大。

(摘编自王志闯《何为“具身智能”》,2025年3月19日《学习时报》)

材料二:

传统人工智能擅长处理结构化的数据、图像、语音等信息,但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物理互动通常无能为力。

早在1986年,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角度提出,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传统以

表征为核心的经典人工智能进化路径是错误的,而清除表征的方式就是制造基于行为的机器人。随着人

工智能应用逐渐从虚拟环境拓展到物理世界,如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无人机等应用越来越广泛,这

一观点得到了验证。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心也开始逐步从数字化智能转向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相比传统人工智能,是从数据到行为的跃迁。传统人工智能的强项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型

训练,它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生成预测模型或识别模式,但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虚拟环境中,缺乏对物理

世界的即时反馈。而具身智能不仅依赖数据驱动,还依赖行动与感知的闭环,通过与真实环境的互动,

不断修正自身模型和策略。这意味着,智能系统不再是被动的决策器,而是能够主动干预物理世界并实

时适应变化的智能体。

具身智能的发展,标志着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进一步靠近。人类的智慧不仅来自大脑,还来自身体的

感知和行动能力。我们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与环境的互动,例如通过行走、抓取物

体等方式来理解世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是通过做事来学习的。”同样,具身智能通过“身

1

体”与环境的交互,在认知、推理、决策和行动之间建立起更自然的联系。它打破了传统人工智能在虚

拟环境中的局限,使人工智能具备了与人类类似的感知和应变能力。这为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

了更加现实的路径。

具身智能的实现不仅是人工智能算法的进化,还涉及多个学科的融合。从机器人学、控制论到认知科学、

神经科学,具身智能的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