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卷(附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以下两首诗可用于研究
A.开凿大运河的影响
B.龙舟竞渡的节日习俗
C.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D.隋朝统一的根本原因
2.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为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步辇图》,这幅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A.唐朝的政治制度B.唐朝的科技建筑
C.唐朝的民族关系D.唐朝的对外关系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A.唐与新罗的交往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D.玄奘西行
4.在西南地区的南诏遗址内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砖和莲花纹瓦当,其纹样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出土的砖瓦几乎一样。这材料体现了
A.城市商业的繁荣B.民族之间的交融C.社会风气的开放D.中外交流的频繁
●文成公主入藏●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遣唐使
5.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7.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在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文是中国古代评价较好的谥号之一、隋文帝得到这个谥号的原因是
A.渡江灭陈,完成统一B.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修建运河,开创殿试
8.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大运河的开通 C.隋统一全国 D.隋朝的建立
9.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B.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D.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论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文物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赵秉忠的状元卷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阎立本的《步辇图》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11.“军爵制度打开了让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材料意在说明
A.军爵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B.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从此仕途顺畅
C.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D.军爵制和科举制都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12.“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B.创立殿试制度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D.加重人民负担
13.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4.开元时,长安常出现“万国朝未央”的场面;安史之乱期间,对外交往基本中断;唐后期,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与地区减少了近2/3。据此可知
A.安史之乱削弱中央权力B.唐末调整对外政策
C.藩镇割据阻碍边境贸易D.国力强弱影响外交
15.唐太宗时,曾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敦煌、云冈、麦积山及龙门石窟中的唐代壁画和雕塑,也保留着印度北部犍陀罗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术经尼泊尔传到印度,结束了印度使用白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这说明
A.唐朝科技领先印度 B.印度绘画艺术强于中国
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D.友好交流利于共同进步
16.公元7世纪日本诗人创作了“听到天河中有划船的声音,今晚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句子,这是日本关于七夕节日最早的诗文。以下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 D.市舶司的设立
17.2024年4月19日上午,扬州市以“传承鉴真精神,赓续中日友好”为主题举办鉴真东渡1270周年中日友好纪念活动。号召中日双方进一步发扬鉴真精神,回顾友好交往历史,创造更加和睦、互信互助的未来。这次活动号召发扬的“精神”内涵主要是
A.百折不回、播种友谊B.天下兴亡、舍身弘法
C.坚韧不拔、血战到底D.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