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的外科治疗与伤口敷治.pptx
烧伤患者的外科治疗与伤口敷治烧伤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本专题讲座将系统介绍烧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和伤口敷料选择。从急救到康复,全面探讨当代烧伤治疗进展。作者:
介绍1烧伤的定义和分类烧伤是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或辐射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可按深度分为浅表、深浅混合和深度烧伤。2全球烧伤患者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1100万人需要医疗救治。其中180万人发生在中国。烧伤是第四位最常见的创伤。3烧伤治疗的重要性正确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后期瘢痕形成。
烧伤的严重程度评估烧伤面积计算方法成人九分法:头颈9%,上肢9%×2,躯干前后各18%,下肢18%×2,会阴1%。儿童比例有所不同。烧伤深度分级Ⅰ度:表皮损伤,红肿疼痛。Ⅱ度:真皮损伤,水疱形成。Ⅲ度:全层皮肤损伤,表现为焦痂。烧伤指数的计算烧伤指数=烧伤面积+3×Ⅲ度烧伤面积。指数60为危重烧伤,90为极危重烧伤。
烧伤急救处理现场急救原则立即脱离致伤因素。移除附着衣物和首饰。保持气道通畅,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冷疗的重要性和方法小面积烧伤应立即冷水冲洗,水温15-25℃。冲洗时间约10-20分钟。大面积避免长时间冷疗。转运注意事项覆盖清洁敷料或床单。大面积烧伤应保暖。尽快转至专科医院。确保静脉通路建立。
烧伤休克的处理1监测指标评估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和脉搏。调整输液速度。2液体复苏计算前24小时:4ml×体重(kg)×烧伤面积(%),前8小时输入一半。3休克病理生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创面清创轻柔清洗创面,去除污染物。破溃水疱应修剪。水温控制在37℃左右。局部用药选择银磺胺嘧啶霜或复方磺胺嘧啶银乳膏常用。碘伏对创面刺激性大,不宜长期使用。抗感染措施大面积烧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定期进行创面细菌培养。
烧伤创面的手术治疗时机1早期切痂指征深度烧伤面积30%时,伤后3-7天可行早期切痂。深度烧伤30%需分期进行。2分期手术原则先重要部位,如面部、手部。每次切除面积不超过总体表面积的15%。重视供皮区管理。3手术时机选择患者全身状况稳定。无活动性感染。血红蛋白100g/L。有足够供皮区可用。
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一)切痂术操作要点切除至活组织出血。保留深筋膜。掌握适当切痂厚度。1不同部位特点面部切痂宜保守。关节区需考虑功能位。颈部防止瘢痕挛缩。2术中出血控制肾上腺素溶液湿敷。止血带应用。精细电凝。3
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二)自体皮移植最理想的永久性覆盖方式。供皮厚度通常为0.2-0.3mm。可行网状皮片扩创,扩展比例通常为1:1.5至1:3。供皮区选择常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供皮区避免感染,保持湿润环境。10-14天可再次取皮。植皮后处理植皮固定48-72小时,防止移位。注意引流,避免血肿和渗液积聚。定期检查成活情况。
特殊部位烧伤的处理面部烧伤尽早切痂植皮,减少瘢痕形成。特别注意眼睑、鼻孔和口唇功能。避免感染和水肿加重。手部烧伤功能位固定,指间放置纱布分开。深度烧伤7-10天内手术。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会阴部烧伤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导尿管留置保护尿道。定期更换敷料,使用抗菌软膏。
吸入性损伤的处理诊断方法面部烧伤、鼻毛烧焦、口咽黏膜水肿、痰中炭粒是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血气分析评估严重程度。呼吸支持治疗及时给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并发症防治防止肺水肿、ARDS和肺炎。控制液体入量。适当使用抗生素。定期翻身拍背。
电烧伤的特殊处理1深部损伤评估肌肉、血管和神经损伤远大于表面。CT、MRI评估深部损害。2早期处理原则心电监护,防治心律失常。碱化尿液,预防肌红蛋白尿。3电烧伤特点损伤呈冰山状,内部损伤严重。组织坏死进行性发展。
化学烧伤的处理1现场急救措施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酸碱中和不推荐,可能产生热反应加重损伤。迅速脱去被污染衣物。2常见化学烧伤酸烧伤(凝固性坏死)和碱烧伤(液化性坏死)。碱烧伤渗透更深,伤情更重。氢氟酸需特殊处理。3后续治疗原则碱烧伤需更彻底清创。早期手术治疗。注意全身毒性反应。防治器官功能损害。
烧伤创面的换药原则换药时机敷料渗透、污染或感染时更换。通常每12-24小时一次。无菌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医护人员戴口罩、帽子、手套。使用无菌器械。换药步骤先去除旧敷料,清洁创面,评估创面,涂抗菌药物,覆盖新敷料。减轻疼痛换药前30分钟给予镇痛药物。动作轻柔。敷料浸湿后再取下。
传统敷料的应用传统敷料包括纱布类和软膏类。纱布敷料经济实用,但易粘连创面。凡士林纱布不粘连但影响引流。银磺胺嘧啶软膏具有良好抗菌效果。
现代生物敷料的应用异种皮猪皮、羊膜等作为临时性覆盖物。可减少创面水分和蛋白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