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软件工程》教学课件05系统设计.pptx

发布:2021-10-04约2.08千字共9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5.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任务;5.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任务;5.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任务;5.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任务;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评价一种设计方法定义有效模块系统的能力,标准如下: (1) 模块可分解性。如果软件设计方法提供了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的系统化机制,它就能够降低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模块化。 (2) 模块可组装性。如果设计方法能够把现有的(可重用的)设计模块优化组装成一种具有新的功能的软件系统,它就具备了一种可以并不从头做起的软件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模块可理解性。如果一个模块在不参照其他模块的情形下可以能够被独立地理解,那么这样的模块更加易于理解和修改。 (4) 模块连续性。如果需要修改软件模块,此时只需要对仅有的少数模块进行修改,而且这些模块修改后不会影响到软件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大的变化,此时模块的连续性较好。 (5) 模块保护性。如果一个模块出现错误或者异常,则其影响也只关乎到模块自身内部,那么,此时模块产生的副作用将会最小。;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1) 组织规则 组织规则中,规定了C2体系结构的构建是以构件和连接件为基础,C2风格的体系结构中定义了构件和连接件的顶端和底端。从整体上看,C2风格系统的体系结构就是一系列相互协作的、由连接件连接起来的构件。 (2) 通信原则 C2中,所有构件间的通信必须通过消息来实现,这也是构件之间的唯一通信途径。每个构件都有一个顶端域、一个底端域。构件的顶端域定义了构件可以对哪些通知做出响应,以及可以发出哪些请求;构件的底端域定义了可以向下层发送哪些通知,以及可以响应下层的哪些请求。每个构件只能感知层次高于自己的构件提供的服务,而不能感知层次低于自己的构件的服务。 ;;(1) C/S结构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两层C/S体系结构的信息处理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并遵守公共的通信协议。客户机程序是表示层,它负责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接收和分析从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而服务器程序是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数据查询、数据存储和数据更新程序,它负责管理客户机程序的数据、调度管理、事务处理计算、共享资源管理等。;;(2) 客户机/服务器构件之间的关系 ① 用户通过客户端的用户交互界面提交操作要求,客户端的请求把用户的操作要求转换成通信协议要求的表达方式,通过服务器在客户端的代理,客户提出操作要求,并获得服务器返回的信息,以掌握服务器的状态。通信构件负责客户与服务器的信息联系。 ② 服务器端的服务器接口提供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标准,它体现了服务器可以提供的操作服务和规范,是客户与服务器连接的桥梁。;(3) 客户机/服务器构件之间的优缺点 C/S体系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①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构件间的位置是透明的,客户和服务器都不用考虑对方的运行位置,这样有利于分布式的数据组织。 ② 由于客户机侧重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而服务器则注重数据的管理,因此,客户机和服务器程序可以分别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便于异构平台间的多种不同开发技术的融合与匹配。 ③ 构件之间是充分隔离并彼此独立的,这样使得软件和硬件环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易于对服务器进行修改、扩展或增加服务器。;; ; ;5.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LOGO;;;5.4 系统设计方法;LOGO;;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4 系统设计方法;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5.5 用户界面设计;3.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