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铸件形成理论习题答案.pdf

发布:2025-05-09约3.3万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铸件形成理论习题答案

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加热时原子距离的变化如图1—2所示,试问原子间的平衡距离R0

与温度有何关系?R0、R1、R2…..的概念?

答:温度的变化,只改变原子的间距,并不改变原子间的平衡位置,

即R0不变。而R0,R1,R2….是温度升高时,原子振动的中心位置。因为温

度升高,振幅加大但曲线(W-R)是不对称的,所以振幅中心发生变化。

2、图1-1纵坐标表示作用力,金属原子的运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振动,

其振动在图中如何表示的?物质受热后为什么会膨胀?

答:振幅在图中的表示:如图1-2中数条的平行线。

加热时,能量增加,原子间距增加,金属内部空穴增加,即产生膨胀。

3、图1-1中的Q是熔化潜热吗?在熔化温度下,金属吸收热量而金

属温度不变,熔化潜热的本质是什么?

答:Q不是熔化潜热。

在熔化温度下金属吸收热量①体积膨胀做功②增加系统内能(电阻,

粘性都发生突变)原子排列发生紊乱。在熔点附近,原子间距为R1,能量

很高,但是引力大,需要向平衡位置运动,当吸收足够能量熔化潜热时,

使原子间距gt;R1,引力减小,结合键破坏,进入熔化状态,熔化潜热使晶

粒瓦解,液体原子具有更高的能量而金属的温度并不升高。(使晶粒瓦解,

并不是所有结合键全部破坏)

4、通过哪些现象和实验说明金属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的结合力全部被

破坏?

答:(1)体积变化:

固态—气态:体积无限膨胀。

固态到液态,体积仅增加3~5%,原子间距仅增加1~1.5%。

(2)熵值变化:△Sm/△S仅为0.13~0.54%

(3)熔化潜热:原子结合键只破坏了百分之几

(4)X线衍射分析:液态金属原子分布曲线波动于平衡密度曲线上下

第一峰位置和固

态衍射线极为相近,其配位数也相近,第二峰值亦近似。距离再大,

则与固态衍射线远了,液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的范围内,

与其固态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

5、纯金属和实际金属在结构上有何异同?试分析铸铁的液态结构。

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和原子晶体显微晶

体和“空穴”组成。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存在着两种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

微观上是由结构和成分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空穴和许多固态,气态,

液态化合物组成,是一种浑浊液体,而从化学键上看除了金属基体与其合

金元素组成的金属键外,还存在着其他化学健。

铸铁的液态结构:Fe为基体金属,含C,Si,少量Mn,S,P液体以Fe

为主可能含有SiO2,MnS,FeS等杂质,还可能有H2,N2,O2等气体,而大部

分C,Si,Mn,S,P基体均匀分布在液体中。

6、试分析能量起伏和浓度起伏在在生核中的作用。

答:生核时必须有一定大小的晶胚,这需能量起伏,使原子集团达到

一定大小才能成核。而浓度起伏对二相以上液态金属成核很重要,一定的

浓度起伏才可能瞬时达到某一相的要求。

7、斯托克斯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方可应用?在充型过程中杂质在金属

液的上浮或者下沉速度能否用此公式描述?

答:斯托克斯公式(stoks):??2

9r?e液?e杂?g2?

条件:杂质上升过程保持或近似球形且上升很慢,且杂质很小

(rlt;0.1mm),满足

Re?2r?

??1。

充型过程:杂质物半径很小,可使用stoks公式。

8、同一种元素在不同液态金属中的表面吸附作用以及同一种元素在

同一种液态金属中的表面吸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同一种元素在不同液态金属中表示吸附作用不同。

因为:?不同液态金属的σ不同。

?同种液态金属σ与σ界不同。

9、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有何异同?表面张力和附加压力

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液态金属的表示张力指σ

液态金属的界面张力指σ液-气:表示单位长度上作用着力。液-液

液-固,σ:不同相界面上单位长度作用着力。.

润湿时

不润湿时附加压力是表示由力引起的.10、试推导p???1R1?1R2?答:

R1,R2的意义:

任一曲度的曲率半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