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急救技术规范.pptx
危重病人急救技术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急救概述
危重病人识别与评估
基本急救技术
高级急救技术
特殊危重病人急救
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
急救培训与演练
01
急救概述
PART
急救定义
急救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病痛和伤残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医疗措施。
急救的重要性
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急救的定义与重要性
急救的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
急救人员应当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并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快速度挽救患者生命。
02
04
03
01
有效救治
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和伤残,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优先处理危重患者
在多个患者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处理病情危重、生命垂危的患者。
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责
急救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急救规范和操作流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心理素质
急救人员应当具备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团队协作
急救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急救任务。
技能要求
急救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急救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正确进行急救操作。
急救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01
02
03
04
02
危重病人识别与评估
PART
危重病人的识别标准
生命体征异常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异常,以及意识状态改变。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和潜在危险程度,如昏迷、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紧急处理需求
需要紧急处理的急性病症或创伤,如窒息、心脏骤停等。
初步评估
快速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等关键体征,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初步评估与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深度、皮肤颜色等。
病情分级
根据病情分级结果,优先处理病情危重、紧急的患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优先处理
紧急呼叫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呼叫急救团队或上级医生,以获得更多支持和协助。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如濒危、危重、紧急等。
病情分级与优先处理
03
基本急救技术
PART
心肺复苏术(CPR)
迅速而有力地按压胸骨下半部,以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并推动心脏泵血。
胸外按压
通过口对口、口对鼻或呼吸器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人工呼吸。
在CPR进行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急救指南,合理使用复苏药物。
人工呼吸
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同,需根据受训标准和患者年龄调整按压与呼吸的比例。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01
02
04
03
复苏药物的应用
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头侧位或复苏体位,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气管插管
在必要时,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建立人工气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呼吸机辅助通气
对于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需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气道异物的处理
对于发生气道异物的患者,需迅速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措施,排出异物。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等。
对于不同部位的伤口,采用适当的包扎方法,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进一步损伤。
对于大出血或无法控制的出血,需迅速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带或压迫止血点等。
在止血与包扎后,需对患者的出血情况、伤口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
止血与包扎技术
止血方法
包扎技术
紧急止血措施
评估与处理
04
高级急救技术
PART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电除颤适应症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环境,去除身上金属物品,选择合适能量,放电时确保所有人离开患者。
操作注意事项
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需恢复窦性心律。
电复律适应症
皮肤灼伤、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需及时评估并处理。
并发症处理
电除颤与电复律
静脉通路选择
上肢大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
静脉通路建立方法
消毒、穿刺、固定,确保通路畅通。
药物应用原则
按医嘱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用药速度。
静脉通路维护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通路清洁,防止感染。
静脉通路建立与药物应用
呼吸机使用与管理
呼吸机适应症
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等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
呼吸机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设定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呼吸机监测与调节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