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课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教程.pptx

发布:2025-05-09约1.76万字共20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NTENT;CONTENT;【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了解计算机的类型。

认识国产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任务描述】

在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前,需要先对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其中就包括认识计算机的发展概况,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任务实施】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也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地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现代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如图1-1所示。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博士和他的学生埃克特设计了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计算机———ENIAC。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1英尺=30.48厘米),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6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执行5000次的加法运算。这样的大机器耗电量很大,真空管的损耗率也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要烧坏一支真空管。;;2)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以磁芯、磁鼓、磁盘等作为存储器,采用算法语言编程,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晶体管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

秒运算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运算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任务描述】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作用。

【任务实施】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部分,软件系统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图1-4所示。;1.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指组成一台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装置。通俗地理解,计算机硬件就是组成一台计算机所必需的一大堆各类零件或设备,它们是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必备的核心部件。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于存放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必需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指示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InputDevice)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能够接收各种各样的数据,既可以是数值型的数据,也可以是非数值型的数据,如图形、图像、声音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输入设备输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操纵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OutputDevice)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示、打印、输出声音、控制外围设备操作等,把各种计算结果的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都属于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类程序,是用户与硬

件之间的接口。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用于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等功能,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服务程序等,其中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开发的软件,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序,比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