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地膜马铃薯生产潜力分析及技术对策.pdf
我县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3%,且仅限于空严重缺乏,所以这项技术一开始不易被
历史,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其中山、三溪、铁厂等典型乡镇的试验性种广大种植户所接受,推广难度较大。
春马铃薯15万亩,秋马铃薯5万亩),植。种植面积少、生产规模小是目前我4.生产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低下
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的15%左右,年产量县地膜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现状。要加大目前,我县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仅0.2
3.5万t,总产量居全县粮食作物的第四地膜马铃薯种植的推广力度,千方百计万亩,地膜栽培量少面窄,地膜投入严
位。马铃薯产业是我县发展旱作农业的扩大地膜马铃薯种植规模,使地膜马铃重不足;有机肥施用量偏少,专用配方
又一最佳选择,对保证我县粮食生产安薯面积占春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0%以肥的施用面更小,地膜马铃薯的基肥施
全(食物)和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的上,努力争取使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用量严重不足;县域内没有真正的主推
支撑作用。破14万亩。优良品种,高产新品种不能得到及时更
一生产现状-2.宣传力度不够、技术到位率差换,品种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我县马
、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落后粗放地膜马铃薯在我县马铃薯种植上是一铃薯产业既没有健全的市场销售体系,
的种植技术严重制约了我县马铃薯产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广大农户对该技术也没有初深加工企业及有效的转化途
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在马铃薯几乎是一无所知。目前,我县地膜马铃径,没有形成高效的马铃薯产业链,致
种植方面作了大胆的技术改进,通过新薯推广才刚刚起步,电视、网络等各种使马铃薯生产产值低,综合效益差。
品种试验示范、建设种薯繁育基地、创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示范片点的幅射三、潜力分析
建高产示范片(点)等,使我县马铃薯生带动面小,除了空山、三溪等示范点的1.增产优势通过近2—3年的试验
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是在地膜马农户知道并能接受这项技术外,其他乡示范表明,我县地膜马铃薯的增产幅度
铃薯生产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经过近镇的农户根本无从了解,更谈不上掌握在15%以上,亩增产250kg以上,以推广
2—3年的大力推广,我县地膜马铃薯和运用这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地膜马铃薯14万亩计算,全县将增产
生产取得了较好较决的发展。目前,我还十分低下。鲜薯超过3.5万t,新增产值约8000万
县在空山乡、铁厂乡、三溪乡建立了地3技术规范度高、推广难度较大元。实践证明:我县地膜马铃薯增产潜
膜马铃薯生产核心示范片,总面积约近年来,我县在推广马铃薯高产配套新力较大,增产优势明显,整体经济效益
0.2万亩,亩增产率达15%以上,亩增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县域较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随着种植规
内发展极不平衡,总的生产水平仍然比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投入的进
250kg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为我县大力推广地膜马铃薯较低下。地膜马铃薯生产需要精细整一步加大,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地
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地、施足有机肥和化学肥作底肥、选用膜马铃薯增产增效优势将会得到更加
二、主要问题高产优质种薯、盖膜引苗等,技术规范充分的发挥。
1.种植面积少,生产规模小目前,化程度较高,物力和人力投入较大,增2.品牌优势“空山洋芋”因为独特
我县地膜马铃薯生产处在试验示范阶大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农村青壮年绝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环境,以其良
段,全县种植面积仅有0.2万亩,占春部分在外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好的品质早在清末民初就已名满巴蜀,
倍受重庆、达州、南充等周边地区广大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作,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加大品种
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通江已成为川1东大的技术支撑。筛选及试种工作,加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