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合作协议.doc

发布:2025-05-09约2.9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合同编号:__________

甲方(运营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合作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定义与术语

1.1本协议中,以下术语具有以下含义:

1.1.1“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指由甲方运营的,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在线办理、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城市服务平台。

1.1.2“运营方”指甲方,即负责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更新及服务的提供。

1.1.3“合作方”指乙方,即与甲方合作,共同推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

第二章合作目标

2.1甲方承诺:

2.1.1提供优质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

2.1.2不断提升平台功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2.1.3积极配合乙方的推广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2乙方承诺:

2.2.1积极宣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平台影响力。

2.2.2提供与平台相关的优质服务,提升公众的使用体验。

2.2.3严格遵守本协议的各项规定,共同维护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良好形象。

第三章合作内容

3.1甲方应提供以下服务:

3.1.1平台运营维护,保证平台正常运行。

3.1.2平台功能更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功能优化。

3.1.3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平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乙方应提供以下服务:

3.2.1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

3.2.2服务提供,为平台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2.3用户反馈,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协助甲方改进平台功能。

第四章合作期限

4.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合作期限为____年,自合作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4.2合作期满后,双方如愿意继续合作,应提前一个月协商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第五章合作变更与终止

5.1在合作期限内,如双方同意对合作内容进行调整,应书面提出,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

5.2在合作期限内,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改正;如违约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改正,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5.3合作期满后,本协议自动终止。如双方不再续签合作协议,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处理合作事宜的遗留问题。

第六章合作权利与义务

6.1甲方权利与义务

6.1.1甲方有权对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保证平台服务的整体水平。

6.1.2甲方应保障乙方在合作期间享有平等的合作权益,不得歧视或偏袒其他合作方。

6.1.3甲方有义务对平台数据进行保密处理,不得泄露乙方用户信息。

6.1.4甲方应定期向乙方提供平台运营数据报告,包括用户数量、活跃度等关键指标。

6.2乙方权利与义务

6.2.1乙方有权根据甲方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服务优化和调整。

6.2.2乙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利用平台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6.2.3乙方应保证提供的服务符合国家标准,不得提供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6.2.4乙方应积极参与甲方组织的各类合作活动,共同提升平台品牌形象。

第七章合作利益分配

7.1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向乙方支付合作分成或服务费用。

7.2合作分成比例或服务费用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并在本协议附件中予以明确。

7.3甲方应在收到乙方开具的正规发票后,按照约定的付款方式及时支付相关费用。

7.4双方应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承担相应的税收责任。

第八章合作风险管理

8.1甲方应制定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平台数据安全。

8.2乙方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用户隐私泄露和服务中断。

8.3双方应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及时沟通解决。

8.4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双方应互相协助,减轻损失,并按照本协议的相关条款处理。

第九章争议解决

9.1双方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9.2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3争议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履行本协议的其他条款。

第十章一般条款

10.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0.2本协议的修改和补充,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10.3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补充。

10.4本协议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