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ocx
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65.020.99
CCS
FORMTEXTGXTC
FORMTEXTB05
FORMTEXT团体标准
T/FORMTEXTGXTC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芒果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preventionandtreatmentofmangophomopsisgummosis
FORMDROPDOWN
FORMTEXT(本草案完成时间: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广西热带作物学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XXXXXXX—XXXX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GXTCXXXX—XXXX
PAGE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热带作物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华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易农(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玉娟、罗世杏、唐莹莹、赵英、黄国弟、陈永森、张宇、宋恩亮、崔学宇、彭玉娇、李日旺、莫永龙、郭丽梅、陈云喜、雷蕾。
芒果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芒果流胶病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芒果流胶病的防治。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芒果流胶病MangoPhomopsisgummosis
广西芒果流胶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可可毛色二孢,该病主要危害枝条和茎干,病菌侵染茎干和枝条后,最初组织变色,流出琥珀色的树脂,继而转为褐色,树皮逐渐腐烂脱落,造成植株严重落叶,严重的可导致枝干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4危害症状
枝条和茎干受害,病部呈条状溃疡,中部稍下陷,溢出无色透明胶状物,后呈琥珀色,有时呈点状流胶,病部木质部常变色坏死。严重时枝条或茎干表面布满条状黑褐色胶状物,导致枝条或茎干大面积坏死,甚至枯萎。
5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病残体上存活,翌春环境温度适宜,分生孢子器内涌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致病。修剪后遗留在树盘周围病残体上的病原菌也可从根部侵入发病。
6防治技术
6.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6.2农业防治
6.2.1营造防风林
处于向风地带或山顶风大无天然林防风的果园应在上风口处营造防风林带。减少芒果叶片、枝、条、果实的伤口,减少病菌的侵入,减轻病害。
6.2.2水肥管理
搞好苗圃周围排灌系统,雨季注意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增施磷钾肥,避免氮磷钾比例失调。
6.2.3果园管理
结合常规整形修剪,及时修剪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衰老枝、下垂枝、枯枝、弱枝,改善果园通风透光度。清除病残体,并及时烧毁,以减少菌缘;加强天牛等害虫的防治,以减少伤口;结合修剪立冬前将发病的枝、叶清除挖除病灶并用10%波尔多液涂抹伤口。
6.3化学防治
6.3.1药物选择
选用的农药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393的规定。
6.3.2药剂使用
苗圃幼苗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结果树的大枝干发病,可人工刮除病部,并用30%氧氯化铜涂敷伤口。在发病季节,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
6.3.3病部治疗
主干、主枝上发现病斑应立即用快刀将病部刮除,刮至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