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焊工安全培训考试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5-06约7.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焊工安全培训考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米。

A.2

B.5

C.8

D.10

答案:B。详细解释:在焊接作业中,氧气瓶与乙炔瓶保持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是为了防止一旦其中一个气瓶发生危险(如爆炸、泄漏起火等),不会迅速波及到另一个气瓶,从而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小于这个距离,两个气瓶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增大,危险系数显著提高。

2.焊工在离地面()米以上进行作业时,称为登高焊接作业。

A.2

B.3

C.5

D.10

答案:A。详细解释:根据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登高焊接作业属于高处作业范畴,所以离地面2米以上进行焊接作业就被定义为登高焊接作业。

3.焊接时人体直接受到()损害,会引起操作者眼睛和皮肤疾病。

A.有害气体

B.射线

C.弧光辐射

D.噪声

答案:C。详细解释:弧光辐射中含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等。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使眼睛出现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长期或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还可能导致皮肤红斑、水疱、脱皮等皮肤疾病。有害气体主要影响呼吸系统等;射线一般在特殊焊接环境如射线探伤等才有明显危害;噪声主要损伤听力。

4.焊接电缆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MΩ。

A.0.5

B.1

C.1.5

D.2

答案:A。详细解释:焊接电缆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是为了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的绝缘性能良好,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如果绝缘电阻过小,意味着电缆的绝缘层可能存在破损或老化等问题,电流容易泄漏,可能会对焊工造成触电危险。

5.当采用交流弧焊电源时,应采用()焊条。

A.碱性

B.酸性

C.低氢型

D.不锈钢

答案:B。详细解释:酸性焊条药皮中含有较多的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电弧稳定性好,对焊接电源要求不高,既可以用直流电源,也可以用交流电源。而碱性焊条(低氢型焊条属于碱性焊条)电弧稳定性较差,一般要求采用直流电源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不锈钢焊条根据具体情况,部分也可交直流两用,但这里综合考虑交流弧焊电源优先匹配的是酸性焊条。

6.焊接作业场所应保持必要的通道,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米。

A.0.5

B.1

C.1.5

D.2

答案:C。详细解释:焊接作业场所保持必要的通道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同时也便于设备和材料的搬运。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可以满足人员快速通行和一定的物资运输需求,确保在意外发生时不会因通道狭窄而造成拥堵。

7.触电事故可分为直接电击和()两种。

A.间接电击

B.跨步电压电击

C.接触电压电击

D.单相电击

答案:A。详细解释: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而遭受的电击;间接电击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金属外壳等所遭受的电击。跨步电压电击和接触电压电击是间接电击的具体形式;单相电击是直接电击的一种情况。

8.焊工在更换焊条时,应()。

A.戴手套

B.不戴手套

C.随意操作

D.用手直接接触焊条

答案:A。详细解释:在更换焊条时戴手套是为了防止触电和烫伤。焊接过程中,焊条和焊件都带有一定的电压和较高的温度,戴手套可以起到绝缘和隔热的作用,保护焊工的手部安全。不戴手套或随意操作、用手直接接触焊条都可能导致触电或烫伤事故。

9.下列哪种气体属于易燃气体()。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炔

D.氮气

答案:C。详细解释: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氧气是助燃气体,本身不燃烧;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常情况下是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气体。

10.焊接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Ω。

A.1

B.2

C.4

D.10

答案:C。详细解释:焊接设备接地是为了在设备漏电时,将电流引入大地,防止人员触电。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可以保证在漏电时,接地装置能够有效地将电流导入大地,降低人体触电的危险。如果接地电阻过大,漏电电流不能及时导入大地,可能会使设备外壳带电,危及人员安全。

11.焊接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中,()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臭氧

D.氮氧化物

答案:A。详细解释: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它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二氧化碳虽然含量过高也会影响呼吸,但它不属于窒息性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主要对呼吸道和眼睛等有刺激作用。

12.气割时氧气瓶的瓶阀开启应缓慢,一般以开启()转为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