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红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云南省红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1.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答案:B
解析: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物质代谢只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适应性是机体根据外环境变化调整自身功能的能力;应激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
2.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阈值
D.反应强度
答案:C
解析: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越小,说明组织越容易兴奋,即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值越大,组织兴奋性越低,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时产生的电位变化;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的电位;反应强度与兴奋性高低并非直接关联。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O?和CO?
B.缓冲血液酸碱度
C.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性止血
答案:A
解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和CO?。缓冲血液酸碱度是血浆蛋白等的功能;免疫功能主要与白细胞相关;参与生理性止血的主要是血小板。
5.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B.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D.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
答案:B
解析: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启动因子是Ⅻ;外源性凝血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Ⅲ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二者并非以发生部位区分,都在血管内;也不是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外源性凝血速度一般比内源性凝血快,但这不是本质区别。
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0期除极迅速
B.1期复极化快
C.有2期平台期
D.3期复极化快
答案:C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0期(快速去极化期)、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2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和4期(静息期)。其中2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此期膜电位变化缓慢,离子流动复杂。0期除极迅速是多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1期和3期复极化快不是主要特征。
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不包括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心肌收缩能力
D.心率
E.动脉血压的变化
答案:E
解析: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后负荷(动脉血压)和心肌收缩能力都会影响每搏输出量,进而影响心输出量;心率也直接影响心输出量。动脉血压的变化是心输出量等因素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心输出量的直接因素。
8.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呼吸运动
B.胸内压的变化
C.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它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进而导致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使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压力差,推动气体进出肺。胸内压的变化和肺内压的变化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原因。
9.正常人无效腔气量约占潮气量的
A.5%~10%
B.15%~20%
C.20%~30%
D.30%~40%
答案:C
解析:正常人无效腔气量约占潮气量的20%30%。无效腔是指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这部分不参与气体交换的呼吸道容积。
10.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解析: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这是因为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口腔主要进行食物的咀嚼和初步消化;胃主要进行初步消化和储存食物;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1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胃肠激素
A.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肾上腺素
D.胆囊收缩素
答案:C
解析:胃肠激素是由胃肠道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不属于胃肠激素。
12.体温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