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326-1991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操作规程-贵州省地方标准.pdf
ICS
B2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326—1991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1991-06-04发布1991-06-04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2/T326—1991
前言
编制说明:
我省一九七六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比常规稻亩增100—
125公斤,成为我省粮食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到一八六年,推广面积达1705万亩,一九
九〇年发展到700万亩。已占全省水稻群植面积的60%以上。为使种子生产与推广同步,杂
,4.7
交水稻繁殖制种发展很快,产量逐年提高,到一九九零年全省繁殖制种面积万亩,平
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公斤以增到现在的143.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自给率达70%,大大促
进了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
(,)
鉴于目前使用的杂交水稻群子是用“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后,经过繁殖
()()
用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生产不育系,制种用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产生
的,根本有别于常规稻的种子生产。因此,杂交水稻稀子的生产过程复杂要求严格,技术性
很强。但从全省繁殖制种看,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地区技术落后,或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当,
单产水平低,种子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省种子公司依掂国内一些省份的先进技术,结合
我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县的技术措施和工作经验,一九八六年提出并制订杂交水稻繁
()
殖制种种技术操作规程草案,交由地、县种子公司在种子生产基地县试行,并逐步充实完
5
善。经过年的实践,各地反映该规程符合我省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产
5l4.338183.27)
量和种子质量。试行年时间,全省共繁殖制种杂交水稻万亩(其中繁殖亩,
1497.76(81.2391
生产种子万公斤其中不育系万公斤质量符畲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在去年
12月全省种子工作会议上还专门召集我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基地县的代表和地、县的部份
专家对该规程进行了讨论和修改,一致认为可行,建议组织修订后申报颁布实施。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杂交水稻三系繁殖制种的技术方法和质量要求。
1.2本规程适用子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
1
DB52/T326—1991
2基地选择
.
基地要求气候温和、阳光充裕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隔离条件与群众
基础好,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区。
隔离可分屏障隔离,空间隔离,花期隔离和用父本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