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ppt

发布:2025-05-03约7.48千字共10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3强化混凝去除对象:天然有机物(NOM)目的:控制氯消毒产生的卤代有机污染物,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第62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富营养化水源的饮用水净化处理7.1对给水厂运行的不利影响7.1.1藻类堵塞滤池7.1.2药耗增加第63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2对水质的不利影响7.2.1藻类致臭富营养化水体的致臭物质土味素2-甲基异莰醇2,4,6-三氯茴香醚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三甲基胺第64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2.2藻类产生藻毒素第65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2.3藻类和有机物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有机物→产生消毒副产物的母体物质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第66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3对管网水质的不利影响成为微生物繁殖的基质影响水质缩短管网服务年限增加配水动力费用形成管垢第67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4纯藻种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烧杯试验显示:藻类浓度低于5×106个/L无不利影响在适宜的浓度下,藻类能促进混凝过程,而浓度过高时,则会干扰正常的混凝过程第68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5藻类有机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低浓度藻类对混凝过程不产生影响或改善混凝高浓度藻类对混凝过程有干扰作用第69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6藻类控制技术化学药剂:硫酸铜、二氧化氯、臭氧生物制剂:大麦秆浸出液、芦苇萃取液微滤机除藻:50~60%气浮除藻:90%直接过滤:30~99.9%强化混凝沉淀:90%生物处理:70~90%第70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7臭味控制技术化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处理法联合法第71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8有机物去除技术臭氧氧化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第72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9对富营养化水源的推荐净水工艺7.9.1臭氧—生物处理7.9.2组合工艺第73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富营养化水源水主要问题与饮用水净化工艺选择第74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0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1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地面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与特性3.1重点控制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多氯联苯硝基苯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第35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点控制污染物的特点有毒性长效性,影响不可逆有机氯占主体在水中含量低第36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嗅和味水源异嗅自然发生:水藻引起,放线菌人为发生:污水排入管网水箱异嗅二次污染:细菌、藻类第37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有机物分子量与净水工艺

4.1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性分子量大于1000形成色度水质好的湖水分子量小于1000有机物占主体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Biodegradatable(Deliquescent)OrganicCarbon主要是小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NBDOCBDOC/DOC第38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规处理的目标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被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第39页,共10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活性炭吸附的物质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燃料、人工合成有机物生物处理的目标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无去除效果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