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教社2025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化教程(第2版)教学课件.pptx

发布:2024-12-31约4.08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2网络体系结构与分层模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

单元2网络体系结构与分层模型-内容列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2.1使用分层模型2.2OSI参考模型2.3TCP/IP模型2.4TCP/IP协议栈2.5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使用分层模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

使用分层模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容易理解和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分层就是进行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在IT行业使用分层模型来描述网络通信的复杂过程。

分层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使用层次结构可以获得如下的优点:1.把网络操作进行分解得到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2.有助于协议的开发,层与层之间定义了兼容性的标准接口,开发设计人员专注于所关心的功能模块;3.每层独立,不需要了解上下层的具体内容,只需要通过接口了解提供什么样的服务;4.有利于竞争,因为可以使用不同厂商的产品;5.使用通用语言来描述网络功能。

可扩展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核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扩展Internet建立在分层的体系结构之上,它才能够灵活地扩展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网络需求。

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

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OSI模型全称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为了解决网络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实现网络设备间的相互通信而提出的标准框架。

OSI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用层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接口和应用程序服务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处理,表示(编码、解码、加密、解密)管理通信会话、建立维护连接端到端通信连接,承上启下路由数据(选择数据传输最佳路径)介质访问、数据转发、检错、流量控制物理连接、透明bit流传输OSI模型采用层次结构,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

1.物理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机械特性:说明连接材质、引线的数目和排列等,电缆接头的几何尺寸等,例如,人们所使用的电源插头的尺寸、插针都有严格的规定。电气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压、电流范围等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功能特性:规定了某一条线上某一个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规程特性:说明了不同功能的各种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1)链路管理(2)帧同步(3)流量控制(4)差错控制(5)传输资源控制(6)透明传输(7)寻址数据网Modem分组交换机DCEDCEModemModem

3.网络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1)编址:网络层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地址,地址的分配为网络层从源到目的的选择提供了基础。(2)路由选择和中继:网络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定从源到目的的数据传送应该如何选择路由。实现网络层路由选择的设备是路由器。

3.网络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3)组包和拆包:在发送方,传输层的报文到达网络层时被分为多个数据块,在这些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即组成了数据包。在接收方,数据从低层到达网络层时,要将各数据包原来加上的包头和包尾等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组合成报文,送给传输层。数据数据数据数据首部1首部2首部3首部4首部数据

4.传输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1)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2)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差错控制、重传等管理服务。(3)还负责执行流量控制。TCP连接

5.应用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会话层:实现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关系表示层:负责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负责数据的加密和压缩应用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打交道。因特网服务器链接到URL的超链HTTP使用此TCP连接浏览器程序服务器程序HTTP客户Svist院系设置?

协议数据单元《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

协议数据单元《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用程序数据为了能正确地从一台主机传递到另一台主机,报头都会含有控制信息,当传送到下层,被加入到数据中,即封装的过程。在接收方,每一层需要对本层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