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救技能知识考试题(附答案).docx

发布:2025-05-02约5.59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救技能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俯卧位

答案:C

解析: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需要在坚硬的平面上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按压时力量有效传递,避免因床面过软导致按压效果不佳。侧卧位不利于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软床无法提供有效支撑;俯卧位则不符合心肺复苏的操作要求。

2.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至少60次/分钟

B.至少80次/分钟

C.至少100次/分钟

D.至少120次/分钟

答案:C

解析:根据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频率过低不能有效维持血液循环,而过高可能会影响按压深度和质量。

3.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至少3cm

B.至少4cm

C.至少5cm

D.至少6cm

答案:C

解析: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深度至少为5cm,但不超过6cm。按压深度过浅无法有效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过深则可能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4.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为宜

A.60度

B.90度

C.120度

D.150度

答案:B

解析: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90度,通常采用仰头抬颌法,这样可以使气道通畅,便于气体顺利进入肺部。

5.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56次/分钟

B.810次/分钟

C.1012次/分钟

D.1214次/分钟

答案:C

解析: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与胸外按压配合,保证有效的人工呼吸。

6.下列哪项不是现场急救原则()

A.先排险后施救

B.先救命后治伤

C.先重伤后轻伤

D.先疏导后救伤

答案:D

解析:现场急救原则包括先排险后施救,确保救援人员和伤病员的安全;先救命后治伤,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先重伤后轻伤,对重伤员进行优先救治。而先疏导后救伤不是现场急救的原则。

7.遇有触电的伤员现场救护时应首先()

A.将伤员搬出现场

B.断电

C.呼叫120

D.进行心肺复苏

答案:B

解析:对于触电伤员,首先应切断电源,避免电流继续对伤员造成伤害。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检查和救治,如将伤员搬出现场、呼叫120或进行心肺复苏等。

8.对脊柱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采用()搬运

A.硬板担架

B.单人肩负法

C.两个人一人抬头,一人抱脚的方法

D.软担架

答案:A

解析:脊柱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使用硬板担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移位损伤脊髓。单人肩负法、两人一人抬头一人抱脚的方法以及软担架都会导致脊柱弯曲,加重损伤。

9.烧伤创面的处理()

A.涂油

B.弄破水泡

C.不能随便用药,不能涂油,不能弄破水泡

D.用酒精消毒

答案:C

解析:烧伤创面不能随便用药、涂油,也不能弄破水泡。涂油可能影响散热和观察创面情况,弄破水泡可能导致感染。酒精消毒会刺激创面,加重疼痛。

10.腹部外伤,肠外溢时,现场处理原则为()

A.将肠管送回腹腔,再用敷料盖住伤口

B.直接用三角巾做全腹部包扎

C.盖上碗后再用三角巾包扎

D.用酒精消毒后送回腹腔

答案:C

解析:腹部外伤肠外溢时,不能将肠管送回腹腔,以免引起感染。应先用干净的碗或容器扣住肠管,再用三角巾包扎,保护肠管并减少污染。

11.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

A.观察

B.包扎

C.止血

D.询问

答案:C

解析:对于失血伤员,首要的措施是止血,以防止继续失血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观察、包扎和询问可以在止血的同时或之后进行。

12.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

A.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B.先包扎后固定再搬运

C.先固定后止血再搬运

D.先搬运后固定再包扎

答案:B

解析:骨折固定时,应先对伤口进行包扎,防止感染和进一步失血,然后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最后进行搬运。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顺序不准确,因为包扎本身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先固定后止血再搬运可能会导致失血过多;先搬运后固定再包扎会加重骨折损伤。

13.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的方式

A.俯卧位

B.侧卧位

C.仰卧位

D.半卧位

答案:B

解析: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采用侧卧位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俯卧位可能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仰卧位在昏迷时呕吐物易反流进入气道;半卧位不适合此类伤员的搬运。

14.心肺复苏有效指征不包括()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