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柱滇山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CCSB61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214—2025
五柱滇山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25-04-22发布2025-08-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05/T21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龙陵县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龙陵县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龙陵县林业和草原生态修复管理站、保山市林草种子管理站、隆阳区林草种子管理站、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龙陵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家科、李文良、匡秀芬、吴建花、柯文斌、张凌云、周东兴、刘晓姗、杨恩礼、胡仕良、刀丽娜、普忠所、赵红琨、曾晓义、孙晓倩、刘晓、赵兴娟、杨金林、李家龙、凃发林。
DB5305/T214—2025
1
五柱滇山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五柱滇山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芽砧苗培育、接穗采集与处理、芽苗砧嫁接、苗木管理、苗木出圃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五柱滇山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3/T663苗木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芽苗砧
指用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待种子发芽但尚未展叶前的幼芽作砧木。
3.2
芽苗砧嫁接
采用幼芽作砧木,以优良无性系枝条作为接穗的一种嫁接方法。
4芽砧苗培育
4.1果实采收
10月选择成熟饱满的五柱滇山茶茶果进行采收。
4.2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茶果置于室内后熟5d~6d,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摊晒2d~3d,取出种子。
4.3芽砧苗培育
选择干净、平整、排水性良好的场地,用砖砌好宽1m,高25cm~35cm的催芽床,填入15cm厚的湿沙,刮平后,放入一层种子,再盖10cm厚的湿沙。根据嫁接时间,对沙藏种子的沙床湿度及温度
2
DB5305/T214—2025
进行调节。湿度应控制在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如发现湿度不够,应及时补水;温度应控制在20℃~25℃,发现温度偏低时覆膜提温。
5接穗采集与处理
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审(认)定的优良母树上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直径不小于0.4cm、长度不小于20cm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做到随采随用,当天用不完的穗条,置于2℃~3℃的冷库中储存。
6芽苗砧嫁接
6.1砧木要求
胚根5cm,胚芽3cm~5cm。
6.2嫁接场所
阴凉的室内或嫁接棚里。
6.3嫁接时间
1~2月或4~5月。
6.4嫁接方法劈接法。
6.5起砧
将砧苗从沙床中轻轻取出,用清水冲去附着在根系的沙砾。
6.6切砧
选择健壮,通直、结构完整的芽苗,用嫁接刀在胚根上方3cm处切断,对准中轴纵切,深度与接穗削口长度相当并略长于接穗削口长度,开口长1.3cm~1.5cm。
6.7削穗
将枝条上的叶片剪去2/3,小叶可以保留。用嫁接刀片在接穗芽侧下方约0.5cm处双斜面形成约40°的锲形,削面的长度在1.3cm~1.5cm,然后从芽上方0.3cm处切断,形成带一芽半叶的接穗,立即嫁接或将接穗放在清水中保湿,但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6.8接合与绑扎
接穗插入苗砧切口,将接穗和砧木形成层对齐,若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叶柄一侧形成层,迅速用准备好的保鲜膜或嫁接专用绑扎薄膜将接口包严缠紧,并封盖接穗顶部。接好的苗木放在阴晾处以备移栽,并用湿布盖好。
7苗木管理
DB5305/T214—2025
3
7.1温湿度管理
嫁接移栽后的1月要确保苗圃地小拱棚密封保湿,随时检查拱棚薄膜不破口,同时保持遮光率在60%以上,30d~60d,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促进萌发抽梢及径向增粗。
7.2除草、除萌(花芽)、补水
移栽1月后,揭开薄膜,及时清除砧木萌芽、接穗花芽及苗圃地杂草促进嫁接苗生长,移走死亡单株。根据苗圃地土含水量适时补水。保持苗圃地无杂草、无萌条和花芽。
7.3揭膜
苗木载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