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两个汉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pdf
摘要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以下简称《钨舅舅》)是奥利弗·萨
克斯的儿童文学作品。该书结合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用优美且通俗易懂的文
字,描述了少年萨克斯在钨舅舅的影响下,如何走上化学探索之路。在科教兴
国战略背景下,科普类儿童文学的汉译对提高国内儿童科学素养、增强科学交
流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然而,目前针对科普类儿童文学的汉译相关研究较少,
尤其是对其翻译风格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选取《钨舅舅》这一科普类儿童
文学作品,对其两个汉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从定量定性视角,
对译本翻译风格的差异性进行考察,以期为儿童文学翻译风格研究提供有益参
考。
本文选取由武春莉等人于2010年出版的汉译本(以下简称武译本)和廖月
娟于2016年出版的汉译本(以下简称廖译本)《钨舅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根据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对两汉译本的翻译
风格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从宏观语言层面
对两个译本进行定量分析,以考察这两个译本在翻译风格上的差异性;然后根
据风格标记理论,从微观语言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质性研究,以进一步探究两
个译本在翻译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研究结果显示,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在宏观语言层面上,即在词汇、句法
和语篇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而言,在词汇方面,廖译本的形符/类
符比和词汇密度均比武译本的高,说明廖译本的词汇多样性更高、语句更加简
洁、信息承载能力更强;在句法方面,武译本的平均句长、平均句段长比廖译
本的长,句末助词使用频率也比廖译本的高,说明武译本多用长句,对人物情
感、态度的传达更多;在语篇方面,武译本的连词和代词使用频率比廖译本高,
说明武译本的上下文之间连贯性更强。
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在微观语言层面上,即在音系标记
和语域标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在音系标记方面,廖译本使用了
更多的拟声词,说明廖译本更具童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语域标记方
面,廖译本使用了更多的儿化音和儿童术语,说明廖译本风格更加轻松幽默,
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实现了较好的艺术表达和
审美效果。同时,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廖译本倾向于采用意译,灵活运用增
译和分译;武译本则倾向于直译,语句略带翻译腔。
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以及风格标记理论,对《钨舅舅》
的两个汉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丰富了当前的儿童文学翻译风格
研究,可以为儿童文学翻译风格及其他的类似研究提供范式借鉴和方法参考。
本研究在文本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通过手动对文本进行清洗可能
存在一定的误差。研究结果有待通过人工智能文本清洗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钨舅舅》;语料库;风格标记理论;翻译风格;儿童文学
Abstract
UncleTungsten:MemoriesofaChemicalBoyhood,(hereinafterreferredtoas
UncleTungsten)isapieceofworkofchildrensliteratureauthoredbyOliverSacks.
Thebookcombinestheauthor’spersonalgrowthexperienceswithbeautifulandeasy-
to-understandlanguage,depictinghowyoungSacksisinfluencedbyhisuncleTungsten
inhisembarkingjourneyofchemicalexploration.Underthestrategyforinvigorating
China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theChinesetranslationofpopularchildrens
literatureholdssignificantimportanceinenhancingthescientificliteracyofChinese
childrenandpromotingscientificex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