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栽培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栽培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艺栽培概论 课程代码:624510030
英文名称:BasicTheoryofHorticulturalCultivation
学 分:3 学 时:45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必修课
先修课程:园林植物基础,园林树木学
建议教材:《观赏园艺学》(第二版),陈发棣,郭维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
11月第2版北京第4次印刷。
课程教学目标
1.思政育人目标: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激励感染,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吃苦精神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与激励,培养学生勤学肯干、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与品质。
2.知识与能力目标:《园艺栽培概论》是我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位必修课,该课程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及养护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类方式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栽培、繁殖、养护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园林植物栽培的主要设施与环境控制设备,形成对园林植物栽培的品种、技术、设施等方面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为园林专业的后续设计课程及相关课程打好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城市和风景区规划、景观设计及各类园林绿化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类方式,掌握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园林植物的繁殖方法、室内栽培(盆栽)与露地栽培及养护管理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掌握花期调控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园林植物栽培的主要设施与环境控制设备。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园林植物的繁殖方法及盆栽植物与露地栽培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难点是常见园林植物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与方法。园艺栽培概论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的栽培、繁殖与养护管理技术,在园林植物类课程学习中承上启下,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七个章节,通过课堂讲授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对园林植物栽培的品种、技术、设施等方面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课程教学内容(分章节)绪论
教学内容:
五、园艺、观赏园艺的概念与园艺栽培学的研究范畴
六、园林植物、观赏植物、花卉的概念及作用
园林植物、观赏植物、花卉的概念
栽培园林植物的意义
七、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
八、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九、世界范围内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了解园艺、观赏园艺的概念与园艺栽培学的研究范畴,掌握园林植物的定义和栽培园林植物的意义。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二、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
三、品种资源的发展趋势
四、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及植物新品种保护
第二节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及命名法规
一、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
二、植物的分类阶层
三、植物的命名法规
第三节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植物的原产地分类
二、按照生物学习性分类
三、其它分类方法教学要求: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品种资源的发展趋势,了解植物的命名法规及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及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熟悉花卉按照原产地分类和按照生物学习性分类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性
一、生长规律性
二、特殊的生长发育现象
第二节 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的理论
二、花芽分化的阶段
三、花芽分化的类型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光照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水分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土壤及营养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大气成分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园林植物生长的规律性及特殊的生长发育现象,了解不同园林植物花芽分化的类型;掌握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及营养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繁殖方法教学内容:
讲授
第一节 有性繁殖
一、种子分类
二、种子消毒
三、种子休眠
四、种子催芽
五、播种
第二节 无性繁殖
一、分株繁殖
二、扦插繁殖
三、嫁接繁殖
四、组培繁殖
实践教学现场指导练习播种、分株、扦插等繁殖方法,掌握其技术要点。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繁殖方法的特点和常见园林植物主要的繁殖方法。
第四章 盆栽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教学内容:
讲授第一节 盆土的选择和准备
第二节 上盆和换盆
第三节 水肥管理
第四节 整形和修剪
实践教学通过现场实际操作,练习盆栽植物的各项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掌握盆栽植物从盆土选择到整形修剪的各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第五章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