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策略探究.doc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摘要】基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这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音乐课堂提问应注重启发思考与鼓励表达、捕捉细节与把握整体、联系生活与文化讨论、技能训练与情感体验、合作学习与定向反馈、传承传统与激励创新六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提问;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及创造力的重要平台。提问作为教学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除关注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点外,教师还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等。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的关键点
(一)引导学生获得审美感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是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好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音乐背后的故事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帮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如旋律线条、节奏变化、音色差异等)去分析一首作品,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观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听觉体验与视觉艺术或文学作品中相似的情感表达方式相联系,以拓展他们的感知维度。
(二)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提问可以用来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设计那些能够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声音、乐器甚至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围绕如何提高歌唱水平、改进演奏方法或创新性编排舞蹈动作等方面展开讨论。采用这种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是整场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更加自信地展示自我。
(三)增进学生文化理解
音乐为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因此,在有关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提出恰当的问题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以便能够介绍各种风格迥异但又同样精彩绝伦的世界音乐;其次精心挑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并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异国他乡的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根源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超越知识学习层面,真正树立起对于中外文化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进而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策略
(一)启发思考+鼓励表达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勇于表达个人见解。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如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或对某个音乐元素的感受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觉得即使回答不准确也不会受到批评。
以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水乡外婆桥》这首歌的教学为例,在初步介绍完歌曲背景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当你闭上眼睛聆听这首歌时,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每个学生想象出的画面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上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此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还能让他们在音乐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保持投入。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流动:“你觉得这首歌想要传达给听众什么样的心情?是快乐、忧伤还是怀念呢?”通过探讨,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会如何寻找音乐所传达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此外,针对歌曲中旋律线条的变化或乐器使用的特点等,教师可以提出类似“如果让你为歌曲添加一段新的旋律或用另一种乐器来演奏歌曲,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
(二)捕捉细节+把握整体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细微之处,同时让他们尝试从宏观角度理解整首歌曲的结构及意义,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洞察力,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讲解具体乐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辨其中的关键音符或节奏型,再逐步扩展到对整个乐章的理解上[2-3]。同时,教师还应明确指出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并教会学生如何将局部信息整合起来以形成完整的认知。
以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唱得幸福落满坡》这首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歌曲分解成前奏、主歌、副歌等部分,再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聆听来归纳每个部分的特点。比如,在播放前奏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它们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这有利于让学生注意不同乐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感受前奏部分是如何为其余部分的内容设定基调的。当歌曲进入主歌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专注于探究歌词与旋律之间的联系,借助“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