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省市为例.pdf
摘要
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贸易地位日益显著,交通运输作为助力贸易建设的
有效支撑,已成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团结合作的基础。运输效率作为
衡量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运输效率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已成为
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顶层战略,本
20112021
文以“一带一路”沿线省市为研究对象,合理评价-年各省市交通运输
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对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与对外贸易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
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其时间
演进特征和地区差别。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和“一带一
路”四大区域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来看,2011-2021年“一带
一路”沿线省市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超过半数的省市已步入协调发展
阶段。但处于协调阶段的省份,大多运输效率超前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处于磨
合阶段的省份,大多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滞后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系统趋近衰退。
从区域层面来看,逐渐形成“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耦合协调分布格局。
(2)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模型,从空间视角剖析两系统耦合
协调的演进趋势以及各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差异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核密度
20112021
曲线显示-年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提升的演进特征,但各省份存在非均
衡性,趋势趋于收敛。泰尔指数显示整体空间差异存在下降趋势,且区域内部省
份差异是造成非均衡性的主要差异来源。
(3)运用Tobit模型从“一带一路”整体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区
域分别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表明: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来看,交通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
科教投入水平均对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仅产业结构呈现负向影响。从
“一带一路”四大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的交通密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分别呈现显著
正向、负向作用;西北地区的交通密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呈现显著正向作用,政府
调控能力和科教投入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
控能力和科教投入水平呈现显著正向作用;西南地区仅对外开放水平对两者的耦
合协调度呈现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运输效率,对外贸易,耦合协调,演进趋势,空间差异
Abstract
Chinastradepositionhas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inthepatternof
economicglobalization.Transportation,asaneffectivesupportfortradeconstruction,
hasbecomethebasisforfriendlyexchangesandsolidarityandcooperationwith
countriesandregionsalongtheroutes.Transportationefficiencyisaneffectivewayto
measur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transportationindustry,andthe
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ransportationefficiencyandforeigntradehasbecomean
importantguaranteeforthestableandhealthy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The
BeltandRoadInitiativeasChinastop-levelstrategy,thisthesistakestheprovinces
andcitiesalongtheBeltandRoada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