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铝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pdf
碳纤维-铝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研究,从铝离子电池体系出发,围绕碳纤维电
极改性、结构电解质制备和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展开研究,提出了低成本且易于工程
化的碳纤维-铝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此外,基于不同结构电解质体系下
制备的复合材料,对其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并揭示了复合材料的力-电相关性。
以碳纤维(CF)正极材料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指导,采用原始天然石墨(NG)
和一步烧结法合成的碳纳米辊(CNS)为正极活性材料,通过简单涂敷工艺制备了
NG@CF与CNS@CF正极材料。基于两种不同正极材料组装的铝离子软包电池,在
-1-1
100mA·g的电流密度下,CNS@CF正极的比容量达到22.07mAh·g,储能密度达到
31.83Wh·kg-1,而NG@CF正极由于膨胀效应和较差的大电流适应性,比容量仅为
0.11mAh·g-1,储能密度为0.15Wh·kg-1;
以兼顾离子电导率与机械强度的结构电解质的设计制备为指导,采用双酚A型环
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材料,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为固化剂,聚乙二醇(PEG200)
为造孔剂,通过调控树脂基体与造孔剂比例,进行结构电解质的制备。当E51与
PEG200质量比最小时,结构电解质拉伸强度最大,离子电导率最小。研究表明,随着
造孔剂的增多,结构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力学性能存在相互限制关系。
以兼具高承载和高储能的结构-储能一体化碳纤维-铝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为指导,
基于制备的碳纤维电极和结构电解质,进行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比较了不同结构电
解质体系下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发现两者仍存在相互限制关系。当树脂和
造孔剂比例为1:3时,单个层复合材料构型的力学性能最差,而电化学性能最佳。在
-1-
100mA·g的电流密度下,以CNS@CF为正极的复合材料首次比容量达到38.7mAh·g
1,储能密度达到56.08Wh·kg-1。经200次循环之后,其比容量为41.2mAh·g-1,储能
密度为61.48Wh·kg-1,展示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碳纤维-铝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对其耐温极限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最高耐温达到60℃,并在1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
次比容量达到54.53mAh·g-1,储能密度达到83.55Wh·kg-1。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
量仍保持在61.43mAh·g-1,储能密度为93.76Wh·kg-1,高温条件下展示出较良好的长
循环性能。此外,对复合材料不同状态下的储能效果进行检验,发现经折叠和镶嵌于
加筋壁板的复合材料均能成功点亮二极管组合。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结构储能复合材料;力电性能;碳纤维电极;结构电解质
碳纤维-铝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Abstract
Thisarticleisbasedontheresearchofintegratedcompositematerialsforstructural
energystorage,startingfromthealuminumionbatterysystem,focusingonthemodification
ofcarbonfiberelectrodes,preparationofstructuralelectrolytes,anddesignandpreparati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