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解读.pptx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解读心内科认真review2025年3月发布
CONTENT01我国糖尿病及高血压流行现状.0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预防.03疾病诊断标准与测量标准.04血压管理目标.05药物治疗推荐.06重要管理经验介绍.目录
我国糖尿病及高血压流行现状/01
我国糖尿病及高血压流行现状糖尿病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仅为36.7%、32.9%和50.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34.9%和11.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预防/0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预防1/3钠摄入与血压呈正相关中国成年人约1/3为钠敏感者。建议适量减少钠盐摄入推荐使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棕榈油等)避免摄入反式脂肪(如氢化植物油等)高钠、低钾、高脂膳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涉及遗传、年龄、体重、性别及不良生活方式等。49%体重与高血压患病率显著相关,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2高血压风险增加49%而我国腹型肥胖患病率高达29.1%。超重和肥胖5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55%,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和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加。增龄12个月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等疾病风险相关,二手烟同样增加心血管风险。不吸烟或戒烟12个月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吸烟2次男性和女性饮酒者高血压风险分别是不饮酒者的1.24倍和1.41倍。建议患者限制酒精摄入,尽可能戒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g,女性15g,每周不超过2次。过量饮酒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预防1.37-1.40高血压患者更易伴发精神心理问题焦虑障碍患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的1.37-1.40倍。心理压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涉及遗传、年龄、体重、性别及不良生活方式等。6-7h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呈“U”形关系高血压患病风险在睡眠6-7h左右最低。睡眠不足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均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家庭固体燃料和吸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空气污染低氧低气压(缺氧条件)寒冷和昼夜温差大是高海拔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高原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平均血压随海拔升高逐渐升高。高海拔家族史包括高血压家族史、教育程度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其他危险因素
疾病诊断标准与测量标准/03
疾病诊断标准与测量标准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或连续5~7日测量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使用降压药,血压虽然低于上述诊断界值,仍应诊断为高血压。测量前准备:受测者静坐至少5min,放松身体。测量姿势: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首次测量:首次就诊应测量双侧上臂血压,记录较高一侧读数。重复测量:间隔30~60s后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平均值。读数差异处理:若2次收缩压或舒张压相差超过10mmHg,应进行第3次测量,取3次平均值。特殊人群测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老年人或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除了坐位血压外,还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从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位后分别在1min和3min时测量,取均值。
血压管理目标/04
血压管理目标建议根据年龄、健康状况、靶器官损害等因素考虑血压管理目标。目前对于大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推荐降至130/80mmHg以下。在严密监测多种降压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低血压与电解质水平前提下,建议将患者收缩压尽可能降低至120mmHg以下。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高钾血症风险患者,需密切监测,并根据血钾水平调整治疗方案。血压120/80mmHg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高龄(特指80岁及以上),健康状况不佳、存在靶器官损害甚至合并严重冠心病患者,强化降压可能会由于脏器血流灌注压不足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可酌情放宽目标值至140/90mmHg。对于老年人和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降压目标还需个体化调整以平衡降压带来的获益和风险。血压140/90mmHg
药物治疗推荐/05
一、糖尿病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推荐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1、心肾获益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SGLT2i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和心衰住院率。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SGLT2i可作为首选治疗,除非有禁忌证。合并心衰患者也应起始并全程使用SGLT2i,同时,S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