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物质锅炉行业技术分析:富氧燃烧能降低生物质锅炉燃料燃点.docx
PAGE
PAGE1
2025年生物质锅炉行业技术分析:富氧燃烧能降低生物质锅炉燃料燃点
在全球乐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成为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关键。2025年,生物质锅炉行业技术不断演进,其中富氧燃烧技术凭借其在改善生物质燃料利用、助力碳捕集等方面的潜力,成为讨论与进展的热点。这一技术的讨论和应用,对于提升生物质锅炉的性能、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质锅炉燃料基本特性:影响燃烧利用的关键因素
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可视为“零碳燃料”,在电/热生产行业应用广泛。常见生物质如木屑、草、水稻秸秆等,与煤相比,其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锅炉行业市场分析及进展前景猜测报告》从化学元素组成来看,生物质富含碳水化合物,干燥时氧质量分数约40%,碳元素养量分数在50%左右,氢质量分数在5%-7%,同时含有少量氮、硫和氯等元素,质量分数通常小于1.5%。
这些元素组成、矿物组分和灰熔点等性质,对生物质在生物质锅炉中的燃烧利用产生多方面影响。在受热面灰沉积方面,燃用含钾和氯较高燃料的生物质锅炉,受热面沉积比燃煤锅炉更严峻。当燃烧温度高于700℃,生物质中的碱金属以氯化钾为主要形式快速释放到烟气中,氯化钾冲刷到低温受热面表面凝聚形成沉积初始层,还会降低灰熔点,加剧灰沉积,影响生物质锅炉效率。在受热面高温腐蚀方面,生物质锅炉受热面因氯化钾等碱金属氯化物沉积,会消失严峻高温腐蚀。温度达到500℃时,氯化钾与金属铬发生腐蚀反应产生氯气,碱金属含量和金属表面温度显著影响腐蚀速率。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生物质燃料硫质量分数普遍低于0.5%,但燃烧产生的飞灰可能影响脱硫系统;氮质量分数一般为0.5%-1.5%,燃烧过程中约80%的氮转化为氮氧化物,虽普遍低于煤,但生物质燃烧生成的碱金属盐可能造成脱硝催化剂中毒,可采纳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耦合的脱硝技术降低风险。
二、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特性与工程讨论: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
富氧燃烧是助燃气体氧浓度高于空气的燃烧方法,极限氧浓度为纯氧。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富氧燃烧能降低燃料燃点,削减热量损失,提高燃烧效率和辐射传热,在生物质锅炉中有独特表现。
在燃烧性质方面,以木屑为代表的生物质与煤燃烧过程差异明显。木屑挥发性物质释放温度低,燃烧过程在低温区间,最大失重速率是煤的2.56倍,燃尽时间短。众多讨论表明,富氧条件下,随着氧体积分数上升,生物质着火点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活性增加,燃烧时间削减。
在成灰特性方面,不同燃烧条件下生物质燃烧飞灰成分相像,但富氧条件下灰中低熔点物质含量增加,烟气再循环加剧受热面结渣风险。不过,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改造也带来诸多好处,如提高炉内燃烧温度和传热效果,降低着火和燃尽温度,提高燃烧强度和速率,削减助燃气体量,提高锅炉热效率。
在工程讨论方面,当前生物质富氧燃烧讨论多集中于机理和理论,实际应用工艺讨论处于起步阶段。常见富氧燃烧改造技术路线有纯氧替代部分助燃空气和在再循环烟气中注纯氧。数值计算显示,烟气再循环可有效调整炉内温度,保证物质燃烧完全,提高锅炉效率;氧体积分数增加能提升炉内温度和燃烧速率。中试讨论表明,纯氧替代部分助燃空气可提高燃烧温度、速率和锅炉热效率,但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再循环烟气中注纯氧可掌握炉内温度,缓解污染物排放问题,但会增加设备材料和运行成本,降低热效率。
三、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技术风险及解决措施:保障技术应用的关键
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技术处于讨论示范阶段,实际工程应用存在技术风险,需实行相应解决措施。富氧系统方面,纯氧注入若混合不均,会导致局部高温,造成受热面结渣、腐蚀和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需开发注氧和混氧装置,探究助燃气体氧体积分数与锅炉负荷规律并实现自动调整。配风系统方面,合理配风对生物质锅炉炉内燃烧组织意义重大,但实际调整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应讨论实时监测数据与配风方式规律并实现自动掌握。受热面防沾污处理方面,可通过生物质水洗预处理、烟气喷淋添加剂、燃料使用添加剂等措施,减轻碱金属造成的受热面沾污问题。全炉膛密封处理方面,为避开烟气泄露和平安事故,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可采纳设置密封风系统、二氧化碳密封给料、湿法出渣、微正压燃烧等措施实现全炉膛密封运行。
四、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进展趋势:将来技术的方向指引
在政策进展趋势上,在“双碳”等多重国家进展战略驱动下,生物质发电行业政策不断变化,从大力进展和补贴,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当前行业面临定位熟悉不足、电价补贴退坡影响大、产业进展不平衡等挑战。但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和绿证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