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检验免疫学免疫缺陷病.ppt

发布:2025-04-30约1.08万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免疫缺陷病检测

〔immunodeficiencydiseases,IDD〕;本章目录

;[提要];;[KEYPOINT];;第一节概述

定义:是由遗传或其他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致的免疫功能不全称为免疫缺陷,由此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

临床特点为:反复、严重、持续感染,继发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按病因分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s,PID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yimmunodeficiencydiseases,SIDD〕;

按损伤的免疫成分分5类

B细胞免疫缺陷〔抗体〕、〔50%〕

T细胞免疫缺陷〔细胞〕、〔18%〕

联合细胞免疫缺陷〔B、T〕、〔20%〕

吞噬细胞免疫缺陷〔10%〕

补体免疫缺陷〔2%〕;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IDD的共同临床特点:

1、反复、严重、难治性感染

1〕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补体缺陷患者:易细菌感染,尤以化脓菌感染。

2〕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易病毒、真菌、原虫等胞内菌感染。

3〕病原体感染也可影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HIV感染→AIDS。;免疫缺陷病感染特点;2、易继发自身免疫病

3、易继发恶性肿瘤

4、临床病症、病理损伤多样

PIDD与SIDD不同点:

PIDD:

1.常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

2.常发生在小儿,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SIDD:

1.为后天因素,继发因素

2.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3.可针对病因治疗,治疗效果好。

三、常见发病原因

1.遗传基因异常:

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XL〕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

可因遗传缺陷所致

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

多由先天酶缺陷引起,如ADA〔腺苷

脱氨酶〕、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

4.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

调控机制异常,如辅助缺乏或抑制过剩

均可导致免疫缺陷。;5.继发性免疫缺陷:

常因感染、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引起。

四、IDD的治疗原那么

1.抗感染: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2.应用免疫增强剂:即应用各种免疫分子

3.重建免疫功能

4.基因治疗

原理:将目的基因导入骨髓干细胞或周

围血细胞并获得表达将转基因细胞定期输入

基因缺陷患者,治疗基因缺陷IDD。;

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D:由于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之。

发生机制:

1.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或X连锁隐性遗传〔XL〕,引起抗体和淋巴细胞功能异常。;2.吞噬细胞、补体成分缺陷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B细胞IDD:是由于B细胞发育缺陷或B细胞对T细胞传导的信号反响↓所致的抗体形成障碍,主要为体内Ig水平↓或缺失。

缺陷有三种主要免疫表现:①全部5类Ig缺陷,②或某一Ig缺陷,或某些Ig的亚类缺陷〔选择性Ig〕。③Ig正常,但对Ag刺激无免疫应答。;

如成人IgG血清中<6g/L为低丙种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B细胞↓,<2g/L为无丙种蛋白血症。T细胞数目正常。

〔正常IgG12.87±1.35g/L,IgA2.35±0.34g/L,IgM1.08±0.24g/L〕

临床特征:主要为细菌化脓菌感染。

1.X-LA〔α连锁婴幼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又名Bruton综合征。最常见的B细胞IDD。男婴>女婴。1952年Bruton首次报道。;主要临床特征:外周血B细胞明显↓,淋巴组织中没有浆C或↓。各类Ig均↓或缺乏,易化脓性感染。

发生机制;btk〔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或缺乏,酪氨酸激酶合成↓B细胞早期发育成熟障碍→B细胞↓Ig↓或Ig缺陷失。

前B细胞不能分化为SmIg+细胞→Ig↓或Ig缺失。即前B细胞SmIg+的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阻造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