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施草莓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docx
设施草莓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草莓基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果实采收、包装、标签、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草莓基质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施草莓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设施来改变或控制草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水分、肥料、二氧化碳等)进行调控栽培的草莓。
3.2
基质利用无机物(如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菇渣、椰衣纤维等)一种或几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个对根际生长环境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的栽培介质。注意有机物要经过充分发酵或高温处理。
3.3
基质栽培利用基质固定草莓根系,并利用滴灌设施提供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水肥的一种栽培技术。
4产地环境
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地块建立集中连片的草莓种植基地,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5品种选择
设施草莓宜选用休眠浅、成熟期早、抗病性强、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型整齐、风味佳、优质丰产的品种,如红颊、越心等。
6栽培管理
6.1大棚消毒
充分利用七、八月份晴热高温天气,闷棚一个月进行杀菌消毒。
6.2栽培床准备
6.2.1离地高架栽培床规格
栽培槽用钢架固定,离地80cm~100cm,宽26cm~30cm、深18cm~20cm,宽窄行布设(宽行距90cm,窄行距40cm)。
6.2.2非离地栽培床规格
栽培槽槽宽30cm、深20cm,行距50cm~60cm,栽培槽底部及四周铺一层0.1mm聚乙烯塑料薄膜,使之与土壤完全分离。
6.3基质管理
一般选用椰糠作为草莓栽培的基质。椰糠加水浸泡直至均匀且无明显结块。基质混匀后进行淋水洗盐,pH为中性。将混合好的基质装入栽培槽中,每m栽培槽铺设基质约0.065m3左右,铺设基质要呈龟背形,注意排水通畅。基质每两年更换一次。
6.4定植
6.4.1种苗选择
草莓苗宜采用穴盘苗,其特点是适合远距离运输,定植时省工、省力,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便于规范管理。选用60天~100天苗龄,根系发育良好,具4片~5片叶的无病虫种苗。
6.4.2定植时间
根据花芽分化程度判断,在花芽分化时开始定植。台州地区一般在九月中下旬开始定植。
6.4.3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摘除老叶、病叶,浇透水,根据草莓苗的粗壮程度分类定植。基质定植种苗前,洗掉种苗带的泥土有较高的成活率,长势会比带泥定植的要好。
6.4.4定植方法
定植时挖一个深度约为10cm,直径为5cm~6cm的穴,然后将草莓苗沿着槽架斜度弓背朝外放入穴中,上不埋心下不露根。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方式,株距18cm~20cm。
6.4.5定植密度
定植时按照草莓的品种特性而合理安排株数。一般生长势旺盛的品种如红颊要适当稀植,每667m2种植(6000~6500)株;生长势中等或偏弱的品种如越心等定植株数要适当增加,每667m2种植(6500~7000)株。
6.5盖膜
用厚度0.03mm的地膜在草莓谢蕾后进行覆膜。展开覆盖膜,对准中线位置,将地膜盖在草莓苗的床架上;用手轻压地膜表面,找到草莓苗位置后用小刀将膜撕成“一”型小口。然后反手两指伸进洞中,绕草莓苗底部一周将所有茎叶轻轻取出。最后将地膜拉紧,将左右两边垂下的地膜固定在床架上。
6.6肥水管理
6.6.1滴灌施肥系统
每槽铺设两条内嵌式滴灌管(带),滴头朝上,滴头间距一般18cm~20cm。施肥罐容积不低于15升。
6.6.2肥料选择
肥料的选择应符合NY/T496的规定。选择全水溶性、全营养性、各元素之间不会发生拮抗反应、不会引起水pH的剧烈变化、对灌溉系统的腐蚀性较小的配方肥料或液体肥料,或者水溶性专用复合肥料系列。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选用不同配方肥。
6.6.3施肥
根据草莓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的不同,定植至开花期每天滴灌三次,每667m2每次3min;开花至膨大期每天滴灌两次,每667m2每次3min;采收前期每天滴灌两次,每667m2每次3min。开花前以N肥为主,开花结果期则以K肥为主,生长过程中要根据草莓的生长情况酌情肥水。
6.6.4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浇透基质,保持水分充足。其基质的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定植前后一周时间要保持叶片有水珠。
开花期大棚湿度保持在60%左右,以利于授粉受精;果实膨大期棚内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湿度大时要及时通风除湿。
6.6.5及时补苗
定植浇水后要及时检查,若出现露根或淤心苗及不符合花序预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应及时调整或重新栽植,漏栽的应及时补苗补水,以保证全苗。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