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容器帽式栽培技术规程.pdf
三叶青容器帽式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叶青容器帽式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设施、产地环境、种苗、栽培管理、采收与
产地初加工、档案管理、栽培模式图。
本文件适用于三叶青容器帽式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3/T2407-2021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
DB3311/T103-2019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33/T24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帽式装置
安装于三叶青栽培容器上具有避雨、遮阳、防霜冻作用的圆帽形装置。
3.2
容器帽式栽培
使用帽式装置进行三叶青容器栽培的方式。
4栽培设施
4.1栽培容器
选择无纺布袋或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规格为口径25cm~35cm,高25cm~35cm。
4.2帽式装置
帽式装置由骨架和覆盖材料构成。骨架宜用直冷钢丝(∅28mm)制成,直径大于容器直径10cm,
高度高出容器10cm~20cm;覆盖材料可选择厚度为0.07mm~0.12mm的透明大棚膜和遮光率20%~
65%的黑色遮阳网。结构示意图见图1。
1
标引序号说明:
1——上梁;
2——连接件,连接支撑立柱、固定圈和上梁;
3——固定圈;
4——支撑立柱;
5——遮阳网;
6——大棚薄膜;
7——栽培容器。
图1三叶青容器帽式装置示意图
5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DB33/T2407-2021中5.1的要求。
6种苗
6.1品种选择
宜选用经认定的优良品种或当地传统品种。
6.2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应符合DB33/T2407-2021中4.4.3的要求。
7栽培管理
7.1地块选择
可选择水源充足、坡度≤25°、林地郁闭度小于0.5、无大棚避雨遮阳的地块。
7.2地块平整
坡度小于15°的地块可修筑水平种植带,并开排水沟;15°~25°的地块进行带状或块状整地。
7.3基质
以80%原土+20%商品有机肥混合均匀。
7.4装填
2
配置好的基质装满容器。
7.5栽种
7.5.1栽种时间
3月下旬~6月上旬或10月上旬~11月下旬。
7.5.2栽种方式
将容器放置于平整后的地块,容器间应间隔20cm以上,排列在种植带上。每个容器宜“品”字形
定植3株,定植后压实,浇透定根水。容器外倒扣一个黑色塑料袋,对应种苗处戳剪3个孔露出种苗,固
定袋子,安装帽式装置。
7.6补苗
定植1个月后,遇枯苗、缺苗,及时补种。
7.7水分管理
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和干旱情况适当浇水。
7.8追肥
苗期追肥两次,第一次宜在苗成活后一个月,第二次在修剪藤蔓后。每次每个容器施复合肥
(N:P:K15:15:15)20g~30g。
7.9修剪藤蔓
宜在每年的10月~12月,修剪三叶青藤蔓至20cm~25cm。
7.10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
7.11病虫害防治
按DB33/T2407-2021中6.6的规定执行。
8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8.1采收时间
种植3年~4年后,于11月至次年萌芽前采收。
8.2产地初加工
块根采收后,鲜用的除去泥土、须根等杂质,0℃~4℃贮藏。干用的用清水洗净后于通风处阴干
或烘箱40℃~60℃烘干后常温贮藏。
9档案管理
3
每个生产地块应建立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