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培优讲练:专题01 声现象(讲义)(原卷版).docx
主题一声、光、热
专题01声现象(1-3分)(原卷版)
目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TOC\o1-3\h\u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7
考点三声音的利用 10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2
考点五声学实验综述 15
考点六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18
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20
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
题型二声速及其相关计算 21
题型三声音三特性辨析 21
题型四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22
题型五声音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的辨析 24
题型六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 25
题型七噪声与乐音 26
题型八噪声控制 26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声现象》是最简单同时也是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尤其是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属于常考热点。考题往往以选择题(单选较多)、填空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2分。虽然分值不高,但,是最容易得分的考题。考查情景主要是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上观察或总结出的规律,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
备考过程,作为典例应重点理解以下内容:
(1)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物体的运动。并了解实验中的物理方法: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放大法)。
(2)将发声器放入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会听到发声器发出的声音逐渐变小,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3)了解超声波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雷达、金属探伤、医学检查等。
(4)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具有保护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
(5)注意声波与电磁波的区别以及应用时的不同。
声音的特性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利用
2.3.2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噪声危害和控制
2.3.2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发声体的①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③
声源
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④
(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探究声音的产生
物理方法:转换法和放大法
验证声音产生的常见实验:(1)轻压喉部说话或唱歌;(2)拨动橡皮筋时用手捏住橡皮筋;(3)吹响笛子时用手放在笛孔;(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5)敲鼓时观察鼓面上的纸屑;(6)敲鼓时,观察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7)敲击音叉时附近的乒乓球跳开;(8)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箱等
确定声源
只有⑤物体才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声音的保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记录声音的方法也在逐步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2)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光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叫声道,记录就是声音的信息。
(3)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如电脑硬盘里面存储歌曲就是利用这个方法记录声音的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⑥
(1)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⑦,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⑧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⑨的传播。
(3)声音不能在⑩中传播
探究声音的传播
探究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
(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
(2)液体能够传声:轻敲水族馆里的鱼缸体,鱼听到敲击声后迅速跑开;
(3)气体能够传声:上课时,我们都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
(4)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再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声音又越来越大
回声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声波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1)声音的传播速度:在15℃,声音在空气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