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认方向》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PAGE1/NUMPAGES2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4~25页。
学习目标: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平面图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学习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习难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平面实景图,请学生看图,说一说了解到什么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平面实景图引入,体现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很有用。
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对学习方向的兴趣。
二、新知探究
1.认识指南针。
(1)介绍指南针,让学生观察指南针,拿着指南针在教室走一走,玩一玩,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发现,罗盘指针总是指向固定方向。指出现实空间中的北方和南方。
2.认识方向。
(1)引导学生概括出:指针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方,相对的,白色一端总是指向南方。
(2)引导学生找出指南针中的东方和西方。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画出四个基本的方向。
(3)鼓励同学分享自己记住方位的方法,展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使学生做到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出其他方向。
(4)展示主题图,出示描述方位的规范语言:“邮局在学校的东方,学校在邮局的西方”,鼓励学生用方位描述出其他的地点。如:“车站在学校的北方,学校在邮局的南方。”
3.认识相对方位的变化。
转移观察点至主题图中的书店,将放在观察点,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各个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生观察指南针。
学生拿指南针在教室内走动体验。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用实物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兴趣。
同学相互交流记忆的经验和方法,加深学生印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描述方向的规范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将放在观察点,帮助学生理解:当观察点转移时,相对方位会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P25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成果。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